冲着25元一张的半价票,老妈终于同意去电影院里看《落叶归根》,而不是上BT找或我去市区的D版批发点购买“绝对不卡碟”的完美版本。
本来想着看八点那场,但后来看看时间还够,就打车赶去看六点的。进去后已经开场,非著名相声演员正捧着帽子拿金属探测器收钱。厅里坐了大概五十人左右,这个点儿算人多的了。不断有暴笑和尖叫传出——是啊,是有女的在尖叫,因为装着尸体的轮胎滚下山,一群小混混追上了老赵……
恩,还是少写剧情的好。
不过呢,的确得说张扬同学(靠,八脚也是这名字,说起来怪怪的)很大胆,在贺岁片档期搞这么个以死人为笑点的黑色喜剧,而且非常到位地让里面的死亡不冒犯人,这点很可取。
演员的表演虽然没有惊喜,但也没有失误。不象报道上说的什么“如同小品晚会”,没觉得。从电影的叙事来说,在国产片里难得的流畅。
不过结尾我个人感觉有些仓促了。
出来的时候老妈感慨:“还是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效果好呀。”
“主要有气氛,这么多人,声光电一上来,有些不够好的电影也能加分。”
“恩,以后要有好电影还来看,多好。接下来有什么片子?”
“007。”
“007是什么?”
“动作片,你不爱看的,估计老爸感兴趣。”
老爸在前面走,不知道听见没有。
“去看看演死人的演员叫什么名字。”
我们在走廊海报前站了一会,但还是没记住那个没有台词却常常露脸的哥们。
晚饭本来想奢侈一下,可到处都没座位,于是去喝豆浆吃油条,买单不到四十。
“真便宜。”老妈很满意。
“油条要三块一根!”老爸说:“在老家才三毛一根,还比这炸得好吃。”
商场前有老人在跳舞,我带着数码相机,调成DV开始拍。
“哎,换个角度,那边。”老妈指挥我:“拍那个老太太。”
的确,有几个老人家特别会跳,穿着红裙子打转,不看脸真以为是青春少艾。
还有个穿白衣的老人自己戴着耳机自己跳,我镜头移过去,她居然察觉到,还主动朝我这边跳过来,表情不变,倒把整个镜头全占了。
“要不走回去?”老妈问。她习惯走路,这里到家走大概要三十多分钟,于她太简单。
“无所谓,看老爸的意思。”
“走呗。”
一路向北。
路上老妈买甘蔗,还纵容老爸买花生,瓜子。
“呐,这是奖励给你的。”老妈说:“奖励你走这么久的路。”
“哦,感情我走这段路挣这点零食?”
看到一个买白薯的安徽人,老爸又叫住他。
“我得光顾一下老乡嘛。”他说。
“我觉得今天特高兴。”快到家时老妈说:“以后得常常这么出来逛逛。”
我笑,想起八、九年前,有一回我突然发神经,要求他们俩一块去看电影,结果俩人很不情愿地出去,二十几分钟后又一起走回来,说什么票太贵啊之类的。他们这代人没有浪漫的形式主义,即使生活小康也还是不舍得花钱买快乐。不过事情总在变化中,别的都无所谓,只希望家人健康,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慢慢学着享受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