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永远不如变化.
虽然越大越明白这个道理,但仍在计划受阻的时候急火攻心。
大事不慌小事不放,斤斤计较一些细节问题,算不算粗中有细?
因人而异,不得知。
收拾那些没归位的书,翻以前做的计划,一堆堆记在纸上。如果真的能把它们都做完,得到八十岁!
也好。
曾经有做职业培训的大哥给我讲案例:
说在美国,哈佛大学,某年,学生毕业的时候做实验,老师问那些未来商业栋梁,有谁想过自己以后将做什么?
有20%的人举手表示想过。
又问,有多少人将它写在本子上?
在这20%里又有20%举手说写在本子上了。
老师点头,不语。
试验第一部分完。
过了几十年,校庆。当年的学生们聚集一堂,老师再回来做试验,问大家现在所处的位置,发现全是经理或总裁什么的。再问每个人拥有的财富。
结果:当年有想过自己要做什么的人,掌握了所有人中80%的财富。
我们叫他们A类人。
而那些有写下自己要做什么的人,则掌握了A类人中80%的财富。
……
大哥说财富虽然不代表成功,但在这里只是做一个标杆,证明有计划的人获得成功的比例会更高些。
这个故事告诉过很多朋友,忘记了有没有在BOLG上写过。
无所谓,温故知新。
计划啊,目标啊,大家习惯放在心里,但的确需要常常记起。没有人能够永远保持高昂的状态,象婷所说的那样,忙碌后的松散,就当是起飞前下蹲的姿势。
恩,说的有理。
PS:联想到以前看甄子丹的出道电影《笑太极》,里面讲他练功,在一封闭的房间里放数百只麻雀要他抓,他怎么也抓不住。后来悟道,明白不用抓,而是把手放在麻雀身下,不停起伏,让它找不到可以蹬腿的地方,它自然就飞不起。
所有事情,都要寻找规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