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27日
纳赤台-野牛沟-格尔木 晴

三菱车在寒冷的五道梁显得有些衰老,每天早上,总是需要在别人的协助下才能“起床”活动。终于在三个早上以后,我们失去了耐心,干脆将其送到格尔木汽车医院做做检查!还好,我们这次上来也只是为了熟悉情况,方便以后工作的开展。
经过两天的维修,三菱车上来了,其车体状况仍然不理想。怎么办?
老板召集我们开会决定撤到格尔木,途中进野牛沟看看野生动物情况。
当即收拾行李,驱车下山。到达野牛沟时已经下午四点多了,野牛沟口的河水汹涌澎湃,根本不敢过,因为现在三菱车动力不太好,还是罢了。决定住宿纳赤台兵站,第二天一早趁河水较小时通过。野外工作总是这样,计划没有变化快,很多的突变因素决定你的行程和工作进展,因此只有出发前尽可能多地想到各种变化,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还是会有很多突变等着你。
野牛沟位于格尔木市境内纳赤台和西大滩之间,与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仅一山之隔,是青藏高原野生动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野牦牛的重要栖息地。现在野牛沟已经成为格尔木市非常有名的旅游景点,这里有青藏铁路最大的桥——三叉河特大桥,沟口有很多雕塑,一间小小的道观,香火极旺。昆仑山是道教圣地,很多信徒年年过来,多为台湾同胞。这家道观是台湾一名赖先生所建。李师傅他们在这里工作时曾经和赖先生有过交往,于是我们也就知道了很多当时的情况。
赖先生家非常有钱,在台湾有好几家出租车行,因此才有资本来这里修道。赖先生和夫人烟瘾都极大,两口子一天可以抽掉两条烟。这点倒是可以理解,在野牛沟里修道只能见到几家牧民,无聊空虚的生活需要有一种排遣的方式。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驱车赶往野牛沟,由于夜间温度低,山上积雪未化,因此水流较小,很轻松就横穿过去。
野牛沟只有牧民放牧时走过的土路。李师傅在这里呆了三年,虽然时间已过好多年,但是因为这里人为活动较少,大致地形路况没有多少变化,走起来也算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进入二十多公里,什么野生动物都没有。我们心中都泛起了疑问。
李师傅说:“现在刚进来,肯定没有的。再朝里面走一会就会有的,里面深着呢。”
话音刚落,前面出现了灌木丛,一群石鸡从里面跑出来。石鸡上背紫棕褐色,下背至尾上覆羽为灰橄榄色;围绕头侧和喉部,有黑色项圈;胸灰,下体余部棕黄,两胁各具十余条黑栗色相间的并列横斑。样子有些丑,但生活在这种到处灰蒙蒙的地方,太鲜艳了也不可能,毕竟要适应环境要生存。
野牛沟有些道路非常险峻,常年干旱造成浮土层较厚,路面狭窄,弯度较大,因为牧民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摩托车和手扶拖拉机,这两种车型的灵活度和爬坡都是别的车辆无法比拟的。不过,我们的司机李师傅可是在这里工作了三年,这些路面一点都不用放在心上。
前面又是一条宽宽的河道,李师傅又给我们讲了一个赖先生的故事。赖先生修道的时候经常在吃过饭后把高压锅放在河水中浸泡着,方便清洗,但常常会忘记收回去。中午山上积雪融化,水流越来越大,流速也就越来越快,高压锅就被冲走了。有一个月竟然被冲走了四个高压锅,真是太搞笑了。
时间就在李师傅的讲述中飞快流逝,我们已经进入沟里60多公里了。李师傅野外经验丰富,通常可以敏锐的发现前方的动物,这不,他惊讶地叫起来:“快看,野牛群!”
我们赶紧拿起望远镜,真的!左前方山顶上黑压压的一群野牦牛正在朝山顶移动。后来我们各自数了数,差别很大,总体说来不会少于100头。至今为止,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一群野牦牛。
野牦牛躯体笨重,粗壮,通体黑色,肩部有明显鼓起的隆肉,颈下、胸、腹部二侧有下垂的长毛。雄牛有1对巨大上弯的长角。
只可惜我们的设备太差了,没有留下好的影像资料。
唏嘘感叹了半天,我们继续上路。
就在不久后,又在右面的山上见到了岩羊。岩羊主要栖息在高原区裸露岩石和山谷间的草地上,体色与岩石极难分辨,善攀登山岭,行动敏捷,喜在乱岩上跳跃。其体形大,角粗大变曲成半圆形,角尖朝后方。岩羊在以后的工作中再也没有见到过,现在真是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地观察,把它们的形态深深地刻在脑海中。
前面就是红山包,这是李师傅他们起的名字,因为一个红色的山头而命名。我们已经进入90多公里了。天色已晚,我们必须返回了。
花絮:
当我们返回到野牛沟口的时候,已经是夜里9点多了。此时河水明显比早上大了很多,但是我们也要过去,否则今晚就只能露宿野外了。李师傅下来检查了一下车辆,没有问题。挂上加力,加足油门,我们顺利到达对岸。一路无事,我们赶到格尔木。
第二天起床,李师傅突然发现,我们前面的车牌没有了。后来推断这肯定是昨天晚上过河的时候被冲掉的。李师傅说:“过河的时候,我还想要不要把车牌卸下来(因为以前冲掉过),但就是一念之差,……。”唉!现在后悔也晚了,车牌肯定早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了。
后来,我们开玩笑,不如我们在格尔木市前面的河流口支个网子,因为野牛沟的河水是要流到格尔木市的,牌子冲下来也就网到了。呵呵!纯粹是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