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奚同发
随着印料的不断涨价,印章收藏也成了许多人投资的对象。顾建全对记者说,印章收藏从古时便有之,就是当下,收藏也应该是从情趣开始,投资只是收藏的外在因素,对许多人来说投资不应该是收藏的主要目的。
在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上,出生于西峡县的顾建全,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一等奖,被称做篆刻状元。对于一直钟情篆刻艺术的顾建全来说,谈起印章的收藏时表示,无论什么收藏,应该首先是自娱,其次是他娱,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莫过于使自己快乐。
据顾建全介绍,印石,又叫叶腊石,以红黄颜色为贵,可分为12大类。其中寿山石作为印石中的佼佼者,目前面临资源枯竭的状况。目前市场比较火爆的是在元朝就已发现的内蒙巴林石。另外,还有鸡血石、青田石等。
如何选择一枚好的印料,备受印石收藏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印石馆馆长、河南省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的顾建全,对此总结了“质地、色彩、做工”六字鉴别法。他解释道:石有六德,即温、润、细、洁、凝、腻,选料时应注重石料本身是否透明、均匀和细腻。石头的色度虽以红黄为贵,但俏色比如黑色,以及自然生成的具有特别图案的,也因其特殊性而具有极强的美学价值和收藏价值。当然,一枚再好的印料,只有雕刻后才能成为印章,所以,从创作上来看,还要看篆刻者的水平和名气,如果是国家顶级大师所作,其收藏价值自然非同一般。不过,就目前来看,国内40岁左右的中青年的篆刻更有收藏前景。因为年龄太大的大师,作品已越来越少,且有人已封笔,或是气力不足。而再年轻者,艺术修养或创作水平还在提高中。中青年创作者,从水准及精力来说,均在最好时期,所以,收藏他们的篆刻作品,更有潜力。
据悉,中国的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书画印、辟邪印、合同印、肖形印、鸟石印、收藏印等。其中,收藏印属专用印。根据“流传有序、传承分明、名人题跋”的特点,收藏印是我国书画收藏专家鉴别其真伪的重要标志之一。
既然印章收藏自古有之,那么如今市面是否会有假冒的古印章?如何鉴别?
顾建全认为,对印章的仿古判断方法主要依据其朝代、形质,如果想做这方面收藏的朋友,需要对印章文化史有所了解。比如:先秦时无论官印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的印独称“玺”,臣民只能称“印”;秦印除烙马印较大外,最大印章不会超过3厘米;在字画上盖戳印的文人印,从宋元时代真正开始。如果收藏时,这些发生了错位,自然是真不了。另外,在印章文化中,识别印泥也是一种重要的办法。宋元之前,一般多用蜂蜜和朱砂等材质调制,明清后则用油质和朱砂调制。蜂蜜印泥时间久了易脱落,而油质的易于保留久远。通过对印泥的考究,从某种意义上也是鉴别书画真伪的方法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