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生活艺术家——河北茗寿堂参访之一

标签:
转载 |
茗寿堂这两年专注于源头资源的把握和制茶工艺品质的提升,本来无意做加盟开分号,不过因为书法家庆恩兄的因缘,结识了沧州黄骅的树岩兄,他对茶和文化的认真和投入让我感动,于是就有了河北茗寿堂的缘起。
树岩兄做企业做得很成功,得益于他的认真踏实。做茶也一样,从茶的门外汉到了解茗寿堂的茶品,再到引导周边的朋友喝茶、爱茶、感悟茶中的文化,树岩兄真正把茶的美好带到了这一方土地。而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他的着眼点主要不在于茶的商业价值,而在于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给人带来身心的舒畅和内在的转变,真正践履着茶道的精神。
地方的民俗物品,过去的老旧瓷片,甚至别人弃之于垃圾堆内的瓶瓶罐罐,经过他和夫人的重新发现,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这正是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所倡导的茶道精神,在生活中善于发现,于平常中创造奇迹。
http://s2/mw690/a27ba69ftdd5f58ee1b81&690
随处捡来的枝条做成的小品,上面是书法家庆恩老师的汉砖拓片作品
http://s9/mw690/a27ba69ftdd5f58ff67e8&690
麻席地面小蒲团,典型的茗寿堂茶会风格
http://s4/mw690/a27ba69ftdd5f58ff3b53&690
树岩兄搜集的杯子
http://s11/mw690/a27ba69ft7c8988e75f3a&690
主茶案是典型茗寿堂的风格,简约大气。
http://s12/mw690/a27ba69ftdd5f5917d30b&690
茶室的汉风设计也和我们的一样,呵呵。在复制我们几个经典茶室陈设之外,河北茗寿堂又有所创新,包墙的壁灯是一个亮点,巧妙的遮盖了管道,同时维修管道时又便于拆卸。
http://s5/mw690/a27ba69ft7c8988ead234&690
看到各方茶友的留言,让人感动。
http://s13/mw690/a27ba69ftdd5f593933ec&690
水罐下的席子是当地芦苇所编,就地取材,效果不错。
http://s5/mw690/a27ba69ftdd5f59478864&690
充满民艺风格的陶罐和龙须柳。这个民国土陶罐是他们在粪堆中拾来的,真是意想不到。这种釉色漂亮又完整的民国土陶罐在北京至少要大几百块钱。
http://s12/mw690/a27ba69ft7c8988ee108b&690
这个是饭店门口扔掉的酒瓶,看上去有点万仟堂的风格,哈哈。
http://s8/mw690/a27ba69ftdd5f5956f277&690
手工盖夹和茶针,粗朴而有韵味。
http://s7/mw690/a27ba69ftdd5f596a7406&690
红酸枝茶荷,这个随形作品是木雕艺术家文德老师的作品。
http://s10/mw690/a27ba69ftdd5f58e119b9&690
海丰港出土的老瓷片,展示叶底非常清晰。
http://s11/mw690/a27ba69ftdd5f597773ca&690
纯手工的作品。
我们在黄骅南大港新区还有幸结识了木刻艺术家刘文德和篆刻艺术家刘果鑫两位老师,他们的工作室隐于寻常的村庄里,却多次创作出全国大奖的作品,这种扎根于民间土壤的精神和茗寿堂的茶道精神有共通的地方,避免虚妄的伪饰,真正在生活中实践和感悟,某种意义上来说,树岩、文德、果鑫都是生活的艺术家,或者说是真正的生活家。
http://s15/mw690/a27ba69ftdd5f5939f26e&690
文德老师的工作室,他的作品“那村、那人、那调”。
http://s16/mw690/a27ba69ftdd5f657c5f1f&690
文德老师作品,茶圣陆羽。
http://s15/mw690/a27ba69ftdd5f6590b58e&690
果鑫老师的工作室里听他介绍创造的心得。
http://s5/mw690/a27ba69ftdd5f65909a04&690
果鑫老师相赠的篆书作品。
感谢摄影师贰拾念的照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