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菲利普船长 Captain Phillips

(2014-05-02 23:42:38)
标签:

杂谈

记得上次写影评大概是那部《一次别离》,没想到《菲利普船长》也能令我奋笔疾书。由于不会写思维缜密的影评,就只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了,俗称“意识流”。

在看Captain Phillips的过程中,我的脑中反复纠缠着两部片,Argo和Zero Dark Thirty。 Argo恰到好处地掌握节奏,全力讲了个紧张好听的故事(除了最后机场追车一段有点破功),但它同时放弃了对美国的角色立场进一步的探讨,只是在开头轻描淡写地一提,之后完全躲到人道主义大旗下绕开其他敏感话题。 Zero Dark Thirty除了延续拆弹的关于战争对人性吞噬的主题之外,对整场“正义战争”复杂暧昧的态度也更加鲜明。最后半小时的猎杀过程肃杀而近乎一种悲凉。但其追求显然跟说一个“好看的”故事,有些相形见绌。对随意坐进电影院的观众们大约并不太有亲和力。 此片近乎于这两片的一个漂亮中和,既不放弃反省和思考,对于期望“主旋律”的大众而言又不显得那么疏离而刺眼。有斗智斗勇的故事,有大场面,又有可回味的隐藏点,既可以被简单地看作一部斗智斗勇的紧张剧情片,也可以读出更多复杂的信息。 抽离简单粗暴的“对错”站队,将主题重心回归到人与人直接面对之时微妙而复杂的情感中,甚好。 以下想到什么写什么,以及,大量剧透,慎入。

1 故事一开场关于Captain家庭的简短交代,个人觉得可能后期有些剪残了,比如其中有一个莫名从家中望着车辆开走前后没有交代的镜头让人有些介意(此镜头为片头时候,一个主观镜头)。不过夫妇俩在车上的关于“世道”和“下一代孩子们”的谈话,某种意义上呼应了后来海盗的生活。其实开始这一段对最后海盗船长的“美国梦”也是一种无奈的回应。

2 虽然预期海盗的戏份很足,但居然从索马里挑队员的过程开始,近乎双线进展,还是让我觉得有些惊喜。

3 从海盗出海开始至完结,全篇都保持不错的紧张度。

4 其实这部片应该叫《Captains》。索马里的captain无论是登船前的那股劲还是在登船之后的行动都称得上有勇有谋。之后还有Navy的船长和SEAL的船长,彼此各种对比鲜明。

5 对索马里人们的塑造意外地用心,专门加了抢马达一场塑造海盗船长自不用说,外乡人和小孩的性格通过招纳一场和船上数场立刻也立起来了。 相比之下,冷静地跟着标准流程处理的美国方面,除了船长,其他角色倒没有特别用心的塑造。无论是船员的懈怠到紧张和恐惧,“工会领袖”对于是否有责任对抗海盗的质疑,都没有进一步的发挥。真正被登船之后的部分为了故事线的戏剧性和清晰感回归了最简单的有勇有谋团结一致的主旋律路线,也不知算不算一个可惜点(毕竟确实篇幅和主题都很难塞下更多东西了,此条纯属吹毛求疵,因为满篇都是赞美点显得我很不专业,逮适当提提意见)。

6 初始以为登船会重头戏和大高潮之一,看完回头一想跟之后相比其实不过是提高看客兴致的片段,更类似类型片例行的小儿把戏而已。当斗智斗勇告一阶段,故事转入密闭空间以后,人心微妙的博弈才是最精彩的部分。

7 汉克斯和海盗们的表现都实在可圈可点,非常漂亮。每个心中都不是纯的恶,却也不是无私的善。 汉叔叔一方,并不希望这群“只是一般渔民”的海盗们尤其是那个小孩,就这么死去。他清晰地知道Navy的出现和后来SEAL的出现只可能意味着什么。但他同时又绝对将自己的生存放在第一位,直到最后崩溃前都极力保持清醒以一切手段尽可能配合海军稳住海盗,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生存率。 海盗一边,一方面并不讨厌甚至有些喜欢这个爱尔兰人,尤其是船长和小孩,但另一方面却基本绝对清晰的知道保障自己的利益和性命是第一位的,很多时候不杀不伤人质更多是出于自保。 双方都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他们彼此试探,彼此试图沟通体谅,却又彼此保持不信任,绝对不放弃任何控制对方的机会。这种微妙平衡着的敌对关系直到几天的围困和漂流让五人都精疲力尽之后才逐渐崩塌,心中的“善意”和希望被慢慢消耗殆尽之后,对彼此“死亡”的威胁一次比一次认真,最后所有人在某种意义上都放弃了理智。

8 Navy的华丽丽登场,各种标准大片的大场景,却莫名一点也不让人安心,反而有一种让事情加入了更多随时可能失控的变数,使得局势更加不稳定,事情愈发地不可收拾。 以及白宫开场就是“绝对不能让救生艇回到索马里境内”的命令,怎么看都是漂亮的自黑。

9 于是作为看客,整个海上对峙期间,心中情感的天平也很微妙。一方面自然不接受救援失败,甚至Phillips死亡的结局,一方面又对海盗们有着微妙的同情,虽不至于像D9看到最后大家会绝望地想跟外星人一起打人类,但也有一种不希望他们死路一条,甚至瞬间产生希望他们能渡过难关真的拿着一笔钱平安的回到索马里,彼此happy ending的错觉。

10 所以最后通牒之后SEAL的出场虽然各种秀帅哥肌肉,专业精确高智商高战斗力高科技,但其机械而肆意地利用甚至践踏双方情感真诚的部分,毫不掩饰地展示着理性的粗暴,莫名地让人不快。这也使得这些近乎没有“人味”的救援英雄们莫名地在全片中反而最近乎于“坏人”。

11 对于最后时候写遗书,然后跟外乡人扭打的部分,个人理解是这样的:汉叔那时也已经到了极限,他很明白美军的立场和可能采取的手段,不希望看到任何人死去,同时也害怕自己可能跟着一起被击沉。所以他写了遗书之后孤注一掷希望在海军采取任何行动之前放手一搏,如果能镇压住外乡人,让他们出舱投降,反而是他们四个人最后能都活着走出救生艇的最大希望。 可惜这意愿中的善意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传达给对方的。

12 此片的结尾收的很漂亮。最后不是皆大欢喜的家人团聚,总统授勋,聚光灯下发表感言,船员感谢救命之恩,也不是海盗受审,而是茫茫大海上三艘军舰和救生艇,实在太好了。

13 作为救生舱唯一的幸存者,汉叔把那种存活下来的欣喜,面对死亡的沉重,几日困斗对肉体精神的折磨,以及面对标准机械的护理人员无处宣泄的压抑表现得很传神。单这段,就值今年奥斯卡的一个提名。

14 不得不感叹,想单靠零散的经验和良好的临场指挥应对能力对抗完善的体系,同时又心存一定的善良,确实很难取胜。这个游戏稍微文明的玩法,显然都对有钱有势有资源有时间的米国人民有优势。无怪乎逼得恐怖分子们都只能用极端的简单粗暴来对抗。

15 全片有很多有趣而耐人寻味的点,比如被劫的船上货品有救济索马里的粮食;比如当Navy谈判专家和海盗对峙的时候,谈判专家用土话,海盗反而用英文;比如海盗船长的美国梦;比如不断出现的渔民身份和为一船人生命负责的船长职责;比如被双方都反复强调的一切都会没事;比如那句无奈的我们都有老板。

16 最后,无数美剧和电影一次次地告诉我们,千万别相信谈判专家的任何承诺。把美帝政府惯用谎言“i'm here to help you”“everything's gonna be OK”台词抢走的海盗一定会被枪毙... 最后很遗憾,出于好奇心,我查阅了原著,本片大部分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但其实,菲利普斯船长没有那么伟大,船员也没有那么机智……现实总是残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