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砂”不应消逝

(2015-12-12 09:44:36)

“二砂”不应消逝

郑州二砂老厂房

今天上午,郑州“二砂”艺术中心的几名开拓者在一起聊天。聊的内容依然是“二砂”要升级改造,所有商户需整体搬出。


参与聊天的有王峥、姜顺、杨珂、吴涛等人。正是这些艺术家用两年多的时间,将二砂的旧厂房、仓库改造成为郑州的“798”,沉寂多年的二砂重焕光彩。


不过因回迁时间及升级改造后的形态都没公布,入驻者都在担心:独一无二的二砂,将来是否还是艺术爱好者的聚集地?

 

 

上午,杨珂赶到二砂厂区的梧桐商业摄影机构时,王峥、姜顺、吴涛等人正围着火炉聊天。


梧桐商业摄影是最早入驻二砂厂区的,时间是20133月。在这之前,该机构的掌门人姜顺还在写字楼里做摄影创作,一直想有个自己的摄影工作室,理想的场地就是老旧厂房。


他跑遍了郑州市的很多地方,都没遇到中意的。直到来到二砂,这个藏身在高楼大厦之间的破败厂区。


“二砂”不应消逝


姜顺刚到二砂时,落锁的厂房四周荒草丛生。但弧形锯齿式房顶,粗大的热力管网,高耸的老烟囱等这些上世纪50年代的德式建筑,一下就触动了他。


其实,沉寂多年的二砂曾是郑州的一个符号,就像国棉厂一样深烙着时代的印记。


二砂位于华山路与中原路交叉口南侧,占地近800亩。原本是民主德国援建,1956年动工。后来成为亚洲最大的磨料磨具企业,号称“工业的牙齿”。


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时期,为地方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代变迁,二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二砂”不应消逝


沉寂多年的二砂,作为社会变革时期的见证,被这些艺术家们发现了,并将之与现代的激情碰撞。二砂也开始重焕光彩。

 

 

与姜顺一起开拓二砂的另一位艺术工作者王峥,是郑州有名的文艺青年代表。


在那之前,王峥就在二砂附近开过一个咖啡馆,叫“西咖啡”。西咖啡关门之后他在二砂南院租了一大间的厂房,取名“二砂文创联盟”。


王峥与姜顺对二砂老厂房的就地改造达到的质朴美感,陆续吸引了一批艺术爱好者,杨珂和他的木石雕塑就是最早进驻者之一。


“二砂”不应消逝


杨珂与姜顺相识在2013年冬天。当时他正到处寻找场地,见到二砂的旧厂房时很感兴趣。姜顺还告他:郑州市政府将在二砂建文化艺术园区。


杨珂很兴奋,而且他觉得二砂的厂房、仓库格局大小不一,与艺术文化行业的不同业态刚好契合。


于是20141月,杨珂和他的很多朋友也都进入了二砂。据杨珂说,郑勇和姜山一起开了摄影公司和“冰空间”画廊,贾俊生与姜山相约一起开个酒吧,青年画家李洋做了一个画室和画廊,而杨珂做了自己的老本行,开了木石雕塑。


“二砂”不应消逝


最初,这些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们,给这个小集体取了个名字叫“锯齿”,后来改为“二砂艺术中心”。

 

 

二砂艺术中心出现后,入驻者做了一些展览活动,开始有媒体介入报道,说“二砂就是郑州的‘798’”。


知名度越高,进驻者也越来越多。在接下来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陆续增添了“二砂创意BOX”、”藏石艺库”、“道禾”“末隐”等20多个单位。艺术业态也越来越多,包含雕塑、摄影、绘画、装置等。


“二砂”不应消逝


浓厚的艺术氛围,将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吸引到了二砂。今年825日,旅行故事创始人大鹏受邀在二砂创意BOX做了一场分享,很多爱好旅行,爱好艺术的朋友到了现场。


姜顺说,这两年里几乎每周都会数百人来到他的工作室里参观,有爱好文艺的青年,也有来找回忆的中老年人。


“二砂”不应消逝


杨珂一直在强调,二砂艺术中心是自发形成的。


他说,在经济为王的时代,文化艺术处在很边缘的地带,而二砂这个老旧厂房,也在城市的边缘地带。这就是为什么无论爱好者还是从业者都愿意到二砂来,不是因为二砂牛X,而是因为二砂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再不可替代,也要搬走。”这是几位发起人聊天时谈到最多的内容。


网上很多人都在传言二砂要拆掉了,这让对二砂感情很深的杨珂很生气。从他们的聊天内容看,其实这些入驻者并不反对升级改造。杨珂也说,现在二砂问题也不少:环境脏乱差,甚至一些物流、仓储,汽修等行业也遍布其中。


这次承担二砂升级改造的是河南国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与白鸽集团(199312月,中国第二砂轮厂更名为白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约:2015年年底前,“二砂”艺术区里面的商户要搬迁完毕。


“二砂”不应消逝


不过杨珂说,二砂整个厂区的搬迁工作也是分阶段进行,最早一批的被要求1231日前搬出,最晚的则可以持续到20169月。


很多公司也趁机向这些艺术家们发出邀请,但他们实地考察后都拒绝了。姜顺说,老房子是有记忆的,承载的是历史的沉淀,这些本身就是文化。对文化艺术创作者来说,是不可替代的。


同意升级改造,但“多久能回迁回来?改造升级后原有的氛围是否保留?”成为这些入驻者最担心的问题。


“二砂”不应消逝


一位二砂艺术中心的从业者说,艺术创作跟搞经济开工厂不一样,不能建成单元房子,每人一间让大家在里面搞创作。每种艺术形态也是不一样的,参差不齐的老厂房刚好能满足这些要求。


“二砂”不应消失,不该逝去。

“二砂”不应消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