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花落知多少---醇正水乡古镇同里

标签:
石舸东园退思园同里古镇苏州吴江大鹏摄影旅游千年古镇 |
分类: 小桥流水---沪苏浙徽 |
梦里的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镇同里,是一个梦里萦绕千年的古镇。
第一次看到同里的时候就深深的喜欢上了她,千年的古镇,风景如画,四面临水,户户通舟,加上15条河纵横分割的7个小岛,49个桥连接而成的小镇,显得尤为难得,有“东方小威尼斯”之称。
同里旧称“富士”唐初改为“铜里”,宋时将旧字拆分为“同里”,距今已经一千多年历史。
游走在这个千年古镇,坐上船娘的乌篷船摇曳在小桥流水人家的小河中,欣赏着两岸的水乡风情,品着刚摘的龙井茶,眼睛上了天堂。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园主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内阁学士周德润勋任兰生盘踞利津、营私肥已。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正月,解任候处分,旋因查所勋都不实,部议革职位。任兰生落职回乡,花十万两银子建造宅园,取名“退思”。其弟任艾生哭兄诗有“题取退思期补过,平泉草木漫同看”之句,可见园名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
退思园的设计者袁龙,字东篱,诗文书画皆通。他根据江南水乡特点,因地制宜,精巧构思,历时两年建成此园。园占地仅九亩八分,既间朴无华,又素静淡雅,具晚清江南园林建筑风格。退思园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并以池为中心,诸建筑如浮水上。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配置,点缀四时景色,给人以清澈、幽静、名郎之感。
退思园因地形所限,更因园主不愿露富,建筑格局突破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向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宅分外宅、内宅,外宅有轿厅、花厅、正厅三进。轿厅、花厅为一般作接客停轿所用,遇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贵宾来临之时,则开正厅,以示隆重。正厅两侧原有“钦赐内阁学士、”“凤颍六泗兵备道”、“肃静”、“回避”四块执事牌,重门洞开,庄重肃穆,令人望而却步。
揽胜阁是一座不规则五角行楼阁,与坐春望月楼相通。此楼设计因地制宜,居高临下,可一揽东园佳境,这在江南宅第园林中独树一帜。揽胜阁使宾客中的女眷,足不出户,就可饱览园中景色。与坐春望月楼相对的有迎宾居、岁寒居,园主当年曾于此以文会友,陶冶性情。岁寒居宜于冬日赏景,风雪之时,三五好友围炉品茗,透过居室花窗,可见潇洒清幽的腊梅,挺拔坚毅的苍松,清骨神秀的翠竹,天成一幅“岁寒三友图”,从中亦能悟得雪压青松之韵,听得翠竹敲窗之音,静中有动,声情并茂。岁寒居正背退闲小筑与云烟锁钥月洞门,引游人从中入东园赏景,“退闲小筑”四字为同里书画家徐穆如所题,月洞门上“云烟锁钥”四字虽已见模糊,但月洞门内却别有一番亮丽的天地。由曲廊往南是闹红一舸。退思园中,闹红一舸最富动感,由石舸突兀池中,风吹不动,浪打不摇,人站船头,却有小舟荡湖之感。舸由湖石托出,半浸碧水,水流漩越湖石孔窍,潺潺之声不绝于耳。舷侧水面,行云倒影浮动,恍若舟已启航,别有清趣。石舸之四周,愿植有荷花及菰蒲,夏秋季节,清风徐徐,绿云摇摇。荷池中游鱼似通人性,稍稍击掌。便成群结队而去,妙趣无比。退思草堂古朴素雅,稳重气派,点明了园之主题。堂之北点缀建筑小品,堂之南的露台面临荷池,站立露台可环顾全园。
沿曲径南行,至菰雨生凉轩。此轩又有一绝,轩底原有三条水道,荷池碧水循环其间,故轩内阴湿凉爽,每逢盛夏酷暑,于此剖瓜赏荷,热渴尽消。自菰雨生凉轩穿过假山洞,沿石级盘旋而上,便来到堪称江南园林一绝的天桥,视眼豁然开朗。
罗星洲 是同里镇东同里湖中的一个小岛,浮现在约4平方公里的湖面上,如碧水托起的一片仙山琼岛。罗星洲以烟雨景观见胜,其“罗星听雨”在历史上被列入同里二十景之一。
罗星洲上最早的建筑始于元代,清光绪年间重建。小岛四周长堤环绕,南部是园林,北部是寺庙。山门面对古镇,上悬门额“罗星洲”,两侧有“蓬莱仙境”的砖刻阴文大字。山门前有石级码头供船舶停靠,两棵数百年的大榉树郁郁葱葱,巍然挺立。
进入山门为一庭院,正面关帝殿庄严肃静,殿后是宽敞的庭院,穿过庭院便是洲上的主体部分——观音殿。该殿为两层重檐建筑,造型壮丽,气势宏伟。殿底层围有宽阔的游廊,殿后建有一个小亭。殿宇的南面是一个花园,由弧形的堤岸构成一泓池水,水池周围有水阁、旱船、曲桥等建筑。曲折的游廊由西向东将殿宇与花园有机地加以分隔,成为烘托花园的背景。游廊地形比较高,能清楚地眺望湖面的景色并俯视园中的楼阁池水。
环绕小岛的堤岸芦苇摇曳,垂柳依依,漫步其上能尽情饱览湖光水色。每到夏秋时节,池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引来众多的游人。
柳亚子先生曾写过《罗星洲题壁》一诗:“一蒲团地现楼台,秋水蒹葭足溯回;猛忆船山诗句好,白莲都为美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