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2010-07-30 11:52:37)
标签:

天气

蚂蝗

雨林

原始森林

拉格

墨脱

汗米

旅游

门巴

徒步

西藏

游记

大鹏

分类: 走进西域--陕甘宁青疆藏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2010615早上,大家拖着第一天的疲惫身体起床,穿上昨天没有烤干的鞋子(以后的几天内登山鞋都是湿的,即使烤也基本上没干,所以每天大鹏的鞋子都垫上女用的卫生巾(注:很有必要,一是吸水,二是防滑,三是防止脚打泡)风车做了早餐,紫菜榨菜火腿汤,吃了带的压缩饼干,整理好背包,冒雨前行(因晚上下一夜,出发的时候还下着小雨,因为第二天的路途也很艰难,所以只有冒雨前行了)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因为漂泊和袋子因为客观原因,昨天晚上就决定不前行了。但没想到的是早上大坤、小皮也决定不前行了,最后就剩下风车、蚂蚁、晴子、太阳以西、大鹏五人前行了。(后天有电话联系他们4人在拉格休整2天才翻越多雄拉山回到派乡,一路上也经历了很多困难才回到派乡)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拉格到汗米距离35公里左右,正常徒步在8-10个小时,但因为是大雨天气,第一天又很疲惫,所以我们在雨中负重徒步了11.5个小时(含中午做饭休息一个小时)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离开拉格后,就开始徒步在原始的雨林之中了,脚下基本没有路,一路上行走在裸露的石块、伐倒的参天大树、瀑布流水经过的小木桥等。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出发的两个小时就开始经过蚂蝗区了,大家出发前都把裤子角用袜子装起,并缠上透明胶带,并带好帽子,没有出发前其实对蚂蝗有种特有的敬畏,经过的时候也感觉很紧张,看见蚂蝗在身上就会停下用香烟烧掉。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注:墨脱之行的蚂蝗区是从拉格徒步出发2小时开始一直到汗米,然后第三天从汗米出发一直到背崩的解放大桥对岸,大约68公里左右,两天需要徒步走20-24个小时;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对付蚂蝗的方法:一是穿高筒的棉袜先把裤子装起,并用绷带或宽胶带缠好,(绷带在派乡有卖的)二是一定要带上帽子(因为蚂蝗在雨季的拉格到背崩路上是“海陆空袭击的:“海”指脚下的水,“陆”指脚下的石头、木块、树木、两边的花草等,“空”指的是从树叶、高的花草上掉到身上的蚂蝗;三是:对付蚂蝗的最好方法:(一是用香烟烧,二是用食用盐撒一下就会掉的);四是:在休息的时候一定检查全身,这里的蚂蝗咬人的时候没有疼痛感,很多时候人不会注意,大鹏曾有过几次经历,其中一次是到汉米曾眼睛那里后休息并洗澡后,然后吃饭完才发现脚上有一个蚂蝗还在,并喝饱了),不过这里的蚂蝗是属于汗蚂蝗的一种,一般喝饱血后就很大会掉下来,但吸血后的地方不容易愈合,会一直流血不止,需要用创可贴贴一下;对于大鹏这样的疤痕皮肤,一旦咬后会留下永久的疤痕,回来一个月了,腿上和脚上还有几十个疤痕不好呢(不全是蚂蝗咬的,还有蚊子)。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这段路上的艰难,很多人的游记里都会介绍,其实第二天的路走在开完奇花异草的热带雨林中的,一路上的原始森林密不可透,犹如走进了电影:爱丽丝奇遇记、阿凡达的世界,如果不是蚂蝗的缘故,那将是一个世外桃源的世界。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但很多走到这里的时候有种压抑,这些密不可透的雨林中间的小路,很狭小,曲曲弯弯,前后几米就难以看到前向的伙伴(大鹏五人的团队严格要求,人与人的距离不能离开3米,都要在视线可以看到的范围内,二是体力差、有伤的人尽量走在前面);这种狭小的压抑给人一种恐惧,很难想象那密林中有什么东西,二是行走在大雨的雨林中穿上雨衣的燥热不安,但也不能脱衣(因为有蚂蝗)并且很耗体力,一路上大鹏喝水不断。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墨脱上
因为水量充沛,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这里还是世界罕见、我国少有的特殊林区。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结构复杂,河谷阔叶林中有楠木、樟木、乌木、铁木、红豆杉和有“天然活化石”之称的蕨树等多种珍稀植物,其分布面积广,数量集中。除此以外,境内还有孟加拉虎、长尾灰叶猴、大犀鸟等珍稀动物。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因为太阳以西昨天腿有点受伤,晴子感冒身体不好,我们五人行程相对较慢,一路上大家互相照顾,风车和蚂蚁一组,我们三人一组,互相前后照应,并时而前行领队(就是时刻变换一下人群前行,我们尽可能的走在前面,风车和蚂蚁断后,这样的话,体力不好和伤员就能有更多的休整时间)。

一路上大家很开心,用脚来丈量墨脱之路,用眼睛来欣赏这个奇异的世界,用镜头记录这未知的原始雨林风情。时而欣赏到奇花异草,时而经过瀑布群,那些坍塌路段也好像不是那么难以征服了,因为大家心情是美好的.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

虽然通往这天堂般美丽地方的道路如同炼狱,江两岸山壁陡峭,深谷中江水汹涌,许多路段是在峭壁上凿成的天险,一面是陡峭的山崖,一面是万丈深渊,沿途猝不及防的骤雨、飞石、泥石流诸多艰险。但在这里我感受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美丽,这种美丽本身就是善良中蕴藏着的坚韧不拔的意志与乐观向上而又朴实无华的心态。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图:拉格到汗米雨林之路原始森林中餐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上)(31)

中午一点左右我们开始做饭,午餐是榨菜火腿挂面,在雨中的雨林徒步一个上午能吃到热的挂面是何等的享受啊。

请关注下一篇:
墨脱日记:灵魂升起的地方雨林之汗米路(下)(3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