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去一个北方最美丽的溶洞----本溪水洞(图)

标签:
本溪水洞溶洞石灰岩太子河本溪辽宁旅游 |
分类: 关外飞雪---黑吉辽蒙 |
2010年1月份因为业务情况来到了曾经来过很多次的辽宁,从锦州一路行走到大连,返回沈阳的时候,萌发了去本溪走走的渴望,就联系了本溪的妹妹,妹妹知道哥哥要去的消息很高兴,就和其妹妹及姐夫带大鹏欣赏了号称世界最大的充水溶洞—本溪水洞。
那天正好是雪后,驱车前往的路上满山的雪很洁白,在那连绵起伏,层峦叠翠的千山边缘,看到一个山势中低,相对高度仅200多米的小山叫--侠柯山。
去的时候已经下午四点多了,由于是大雪景区很难见到游客,车直接开到到了一个叫天子河的洞口。太子河从本溪水洞的洞口200米处流过,玉带逶迤,澄清似练,据说下游的河水是注入辽河入海。
当进去水洞的时候一下子震惊了,洞里很暖,真正体会到洞里冬暖夏凉的区别,眼前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华、石幔均发育良好,形状奇异,蔚成大观。顺河乘船而下,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水洞的震撼,那奇异的石笋在灯光的映衬下显的是那么妩媚,艳丽。(由于行船的师傅急着下班一路不停船,拍的效果有点模糊)
整个本溪水洞洞口坐南朝北,呈半月形,高于太子河面13米,洞身向山里延伸,长度3000余米,面积3600多平方米,容积40万余立方米。
洞内前面是旱洞,气势磅礴,洞穴高低错落,洞中有洞,曲折迷离;古井、龙潭、百步池等诸多的景观,令游人遐想联翩,留连忘返。
水洞为千余平方米的水面,宛如一幽静别致的“港湾”,灯光所及,水中游船、洞中石景倒映其中,使人如入仙境。
洞内清代同治年间诗人魏瓷均曾游此洞,留诗一首可见一斑:“拔云探洞口,云散洞天深。石穴千年乳,冷冷滴到今。冥蒙藏太古,寒气积阴深。闻有烧丹士,长年此陆沉。”
据史料记载,远在5亿7千万年时期,本溪水洞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这时期气候温暖,大量的笋石类,腕足类,腹足类和梯虫类动物繁殖衍生,各家族群体都顺应自然规律进行自身的更新换代,它们的躯壳由于水动力的淘洗和磨浊下沉,便沉积了不同类型的生物碳酸盐和化碳酸盐。
本溪水洞的石灰岩就是在这个时期的奥陶系下统亮山组和中统马家沟组时,经过岩化作用发育而成。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水退去,这里便缓慢地台升为陆地。石灰岩在地质运动中受到外力作用不断地对石灰岩进行溶蚀,日积月累,经过亿万年时间,便逐渐发育成今天的水洞。这种溶蚀作用,至今仍在继续进行。可以想见,再经过几百万年之后,本溪水洞的奇特景观,将更为绚丽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