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河南之漯河----许慎故里、齐桓公点将、食品之都

标签:
贾湖遗址骨笛雒城铁浮图许慎漯河厚重河南旅游 |
分类: 厚重华北--京冀鲁晋豫津 |
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
贾湖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契刻符号,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多年
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
贾湖遗址的酿酒工艺、将中国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
甲骨契刻符号比安阳殷墟甲骨文早四千年,比素称世界产生文字最早的文明古国埃及的象形文字还早一千多年;
骨笛已具备七音节结构,可以吹奏旋律,在世界音乐史上属最早的实物发现。
商周时期,漯河小镇就逐渐形成,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属召陵县管辖。
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宋书-州郡志》记载:“景平元年(公元423年)魏师南伐,破许昌城,颍川郡治召陵,称南颍川郡。”颍川郡治,原在阳翟(今禹州),后迁许昌。
北朝魏军攻占许昌城后,南朝宋所属的颍川郡治便设在召陵县的奇雒城,领召陵、曲阳、临颍三县,称南颍川郡。
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漯河召陵,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文宗字祖”。
隋朝,把汉代以来的行政区划由州、郡、县三级,改为州、郡两级,南颍川郡遂被取消。
隋炀帝大业年间,将召陵县并入郾城县,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紧傍隐水,隐水又名殷水,城随水名。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上旬,岳飞率一支轻骑驻守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士,大破金军“铁浮图”和“拐子马”,史称“郾城大捷”。
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
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
历史文化:
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于公元前656年率八国诸侯在召陵会盟联军伐楚,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多国联合作战;
东汉召陵人许慎,历时二十二年编撰了中国第一部汉语大字典《说文解字》,它集文字、音韵、训诂学之大成,是研究先秦以前文字的阶梯和桥梁;
岳飞抗金主战场:
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郾城决战”大破兀术精锐“铁浮图”和“拐子马”,旋又在颖昌(河南临颍)击败金军十二万,收复中原指日可待,但南宋高宗先后发出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现商桥镇有2道金牌接到处;
小商桥遗址:
抗金名将--岳家军先锋官杨再兴在宋金”商桥之战”中率先冲阵,以少胜多,临危不惧,最后马陷淤泥,被金军乱剑射死,尸体火化后留下箭镞二升。岳飞用兵刃刻“杨再兴坟墓”于石上,立于碑前。按将军遗愿,其陵园面北而建。
贾湖遗址:
贾湖遗址发现六项世界之最分别为:
世界最早的乐器骨笛——贾湖遗址共发掘出30余支骨笛,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乐器;
世界上最古老的“酒”( 9000年);
世界上最早的家畜驯养地——世界上已公认狗的驯化家养始于贾湖(包括猪);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起源契刻符号——在遗址内发现世界上目前最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甲骨契刻符号;
世界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贾湖人盛行巫术崇拜;
世界稻作农业主要发源地(8000年前这里已有了人工栽培稻)
舞阳故城:
据《史记-苏秦传》苏秦说魏襄王曰:“王之城南有舞阳、邵陵……”说明战国时期已有舞阳城的出现,汉初大将军樊哙封候舞,在故城的西北角,有樊哙的故居;一些重臣名将如:汉樊哙、魏司马懿、东汉大将军吴汉皆候于此。
召陵故城遗址: :
“齐桓公点将台。”
还有彼岸寺经蟠、小商桥遗址、
三绝碑以及授禅台(魏王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登基称帝的地方、许昌授禅台为禅让国鼎的地方);
现代旅游:
现代红色亿元村----南街村
沙河天然浴场
开源森林公园
特产:
双汇集团产品
南街村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