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河南之安阳---殷商故都、三皇五帝、甲骨文字

标签:
甲骨文字三皇五帝中国文字博物馆魏郡安阳殷墟旅游厚重河南历史 |
分类: 厚重华北--京冀鲁晋豫津 |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游览安阳时曾这样由衷赞叹。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袁世凯墓、曹操高陵所在地。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郊小屯一带),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历史上商王朝盘庚迁都于殷,加之曹魏、后赵等六朝先后在此建都,因此,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自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区小屯村),安阳遂为殷商国都。殷商王朝,在此历8代12王。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率诸侯之师,与商纣王战于牧野(今鹤壁淇县西南),纣王兵败自焚,殷亡。周灭殷后,分畿内地为邶、鄘、卫3国,安阳隶属卫。
魏文侯七年(前440年),建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三台村以东一带),以西门豹为邺令,安阳为都畿之地.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称东阳。战国时,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将王克“宁新中邑”,改“宁新中邑”为安阳,安阳之名始见史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行郡县制,始置安阳县,隶属邯郸郡。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先后建都于邺,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杨坚辅政,相州总管尉迟迥不服,发兵讨杨坚兵败自杀,杨坚下令焚毁邺城,并徙相州、魏郡、邺县治所及邺民于邺南40里之安阳城,安阳城遂为相州、魏郡、邺县治所。
隋大业元年(605年),废相州,存魏郡,治安阳,领11县。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改魏郡为相州,领8县。
宋初,相州隶属河北西路,并置彰德军节度。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彰德升为府,领5县。明、清亦称彰德府,领6县1州(磁州)。
民初,沿清制。1932年10月,国民政府在省下设区,安阳为河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领11县,直到1949年5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为止。
历史景区:
1.
2.
3.
4.
5.
6.
7.
8.
9.
自然景区:
1.
2.
3.
4.
特产: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