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旃陀石窟可以说是佛教石窟发源地,对后期的佛教石窟艺术有很大的影响。
后人将其发扬光大,就出现了1世纪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3世纪的中国新疆古龟兹国克孜尔石窟,
4世纪的中国甘肃敦煌石窟,5世纪的中国山西云冈石窟和中国洛阳龙门石窟等等。
阿旃陀石窟环布在新月形的山腰陡崖上,高低错落,绵延550多米,以壮丽的建筑、精美的雕刻和壁画,与泰姬陵并称为印度的双壁。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伟大的古印度工匠又在离阿旃陀不远的一处崖壁上开凿了蔓延2公里的埃罗拉(Ellora)石窟,三十四个洞窟分属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其中的凯拉萨那特神庙堪称印度古典雕刻的丰碑。公元8世纪,印度拉施德拉古特王朝国王克利希那(RashtrakutakingKrishnaI)命工匠开凿凯拉萨那特神庙(KailasanathaTemple),意将印度主神湿婆的住所Kailasa山复制到此处,Kailasa山是“冈仁波齐的中心”。
整个神庙系镂空整块山岩凿成,工程耗时一百多年。从山顶向下层层挖凿,稍有闪失,则前功尽弃。神庙纵深81米,宽47米,最高处的垂直高度为32米,体积相当于雅典卫城巴特农神庙的3倍,开凿削去8.5万立方米,重达2万多吨的花岗岩。“愚公移山”在中国是神话,而在印度却变成了现实。这座华丽铺陈的“建筑石雕”,造型繁复,细节装饰华美,底座由群象浮雕托起,综合了笈多时代的典丽、遮卢伽王朝的浑厚与帕拉瓦王朝的秀逸,富于变化,活力四射,代表着印度式巴洛克艺术的最高成就。传说当年克利希那王在开工雕凿凯拉萨那特之前,向印度的建筑和艺术之神毗什瓦迦玛祈求:赐予我力量,让我建一座世上最宏伟的神庙吧!毗什瓦迦玛答应了他的要求。百年后神庙完工,这位尊神亲临埃罗拉,见到凯拉萨那特神庙不禁大吃一惊:难道我竟有如此神力,能够让这样一座神庙变成为现实?
同样是石料建筑,古印度和埃及的建筑艺术风格竟是如此的不同,折射出文明的迥异风格与细腻之处。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金字塔和神殿,以其超常的体积、规模和高度,足以让我们体味到古埃及人所追求的宏伟、威严、虔诚和敬畏。而更沉迷于精神世界的印度人,甘愿耗费上百年的岁月和几代人的人生,一锤一刀,精雕细刻,累弯了腰身,熬干了双眼,硬是把一方岩山切割、雕凿、打磨成一座溢美非凡、雕工繁复的神殿,奉献给至高至圣的神祗,寄托强过他人百倍甚至千倍的对神的虔诚和对拯救的渴望。这是何等的意志与耐力。
2200年之后的1983年,阿旃陀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人们发现门外的石像同玄奘法师的记载完全相符,于是便肯定这就是玄奘所描述的那座石窟。玄奘(公元629年到645年间游历印度,公元638年曾到过阿旃陀地区)。
玄奘回国后,把沿路感受化做隽永文字——《大唐西域记》。在书中第十一卷有文记载:“国东境有大山,叠岭连蟑,重峦绝(山献)。爰有伽蓝,基于幽谷,高堂邃宇,疏崖枕峰,重阁层台,背岩面壑,阿折罗(唐言所行)阿罗汉所建……
这些沿山岩的崖壁开凿出来的石窟寺竟然毫无压抑、阴暗的感觉,每个石窟都有着令人赞叹的高度、宽度和深度!并且石窟内的顶部不仅宽大,而且非常平整!绝对能和现代的建造工艺相媲美。
早期佛教学堂也就是思想探索,弘扬佛法,讲经布道的地方。石窟比较简朴沉稳,一般只用象征手法来纪念佛陀,
不直接雕刻佛像,从莲花到菩提树,法轮到足印,无不表示对佛祖的深切怀念。

精美的阿旃陀石窟建筑艺术

精美的阿旃陀石窟建筑艺术
精美的阿旃陀石窟建筑艺术
精美的阿旃陀石窟建筑艺术
精美的阿旃陀石窟建筑艺术
精美的阿旃陀石窟建筑艺术
精美的阿旃陀石窟建筑艺术
精美的阿旃陀石窟建筑艺术

精美的阿旃陀石窟建筑艺术
精美的阿旃陀石窟建筑艺术
精美的阿旃陀石窟建筑艺术
精美的阿旃陀石窟建筑艺术
精美的阿旃陀石窟建筑艺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