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佛的前生后世----佛陀诞生地--蓝毗尼(图)

标签:
佛祖佛陀阿育王柱摩耶释迦牟尼旅游 |
分类: 亚洲:不一样的亚洲风情 |
“蓝毗尼或许是寂寞的。但是,也只有寂寞的蓝毗尼,才能保有其他圣地中少见的恬适静谧与清澈安详;包容人们在其中沉思异想;才能保护那位千年前忍受着阵阵剧痛的皇后,产下将为世间点燃明灯的圣者。”
千百次的凝眸,望着这片绿地,虽然来的时候正下着大雨,我感觉是佛的欢迎,欢迎一个来自远国的客人,为的是那份追求,望着这一堆堆的砖地遗址,才猛然想起来原来走到那寂寞的蓝毗尼,那份静谧与清澈安详。
蓝毗尼 Lumbinī,又译岚毗尼、腊伐尼、林微尼等,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地.
两千多年来,当地人依然称那片娑罗树(SalTree)园为“蓝毗尼”(Lumbini)。他们走过同一条土路,趟过同一条河流,他们背草、赶牛、收割和播种,但是他们已不再走入那片树园。如今进入蓝毗尼的多是远道来客。为了那份心的宁静不远万里。
满地的花床与草地之上,多了一份传递的智慧和怜悯的双眼,望着芸芸众生的凡间,那份两千多年的故事依然神秘,唯有今天的佛主母亲分挽的池塘和据说是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柱经历沧桑。虽然马形柱头早已被雷电劈断,只剩铁砂色的柱身,但它依然见证了佛的诞生。
池岸的娑罗树上挂牵着彩色的经幡。圆形、方形或看不出形状的砖基,散落在池塘之外、草树之间。这些砖基昭示出佛塔或佛殿的遗址。
据说,那是在满月前的第七日,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后摩耶清晨即起,洗浴布施祈祷之后,她又安然入睡。梦中,她被四位伟大的国王抬起,带离王宫,进入喜马拉雅山中。她在那里的圣湖中洗浴。洗去人之污点之后,就睡在圣床上。一只白象走了进来,象鼻犹如一条银带,银带托起一朵白莲,佛陀的母亲受孕了。
十个月过去了,转眼已是公元前623年的5月5日。按当时当地的风俗,临盆的妇女要回娘家分娩。摩耶经过这片娑罗树园,向娘家天臂国(Devadaha)走去。娑罗树又称无忧树,当时正是花满枝头,池塘里芳香扑面,令人愉悦。摩耶沐浴之后,站到无忧树下,欣赏着花树。突然,她感到阵痛,她举手伸向树枝。那枝条柔软如芦草,自动低头俯就。王后站立着,抓住树枝,王子释迦牟尼就从母亲的左腋下肋骨中降生。
在雨的滋润下,我默默的站在这棵圣树之下,望着经幡密密地缠绕在树干静静的思索。。。。。
据说:王子释迦牟尼出生后就会说话,一位智者就预言,此人不为帝王就为智者。其父不相信,就把关在他三座宫殿里,高高的宫墙隔绝了丑陋和苦难。成年之后,慈爱的父王为他送来500多个女人,任其挑选。然而,终于有一天,王子离开宫殿,看到从未见过的生老病死。从此,他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感到人生不可避免之苦。王子也因此而成为一个怀疑者,开始了上下求索的漫漫历程。
“芳香的灯油燃烧着,床畔撒满茉莉花,孩子母亲沉睡着,她的手抚着儿子的头。王子想,如果我移开王后的手,带走我的儿子,我会惊醒她,她将阻止我离去。当我得道之后,再回来看望我儿吧。”(译自TheLifeof
BuddhaasLegendandHistory
其后6年,王子风餐露宿,以发做衣,禁食苦修,他“让尘土积聚在自己的身体上,看起来犹如一株老树”。他想尽办法折磨自己以求得道:
“我想,如果我咬紧牙关,将舌顶住上颚,让自己的头脑燃烧变形,然后,我想如果我屏住气息又如何?所以我就开始抑制呼吸。再后来,我想如果我吃很少的一点儿食物又如何?于是我只吃鹰嘴豆或野豌豆,它们刚刚填满我的掌窝儿。我饿得头昏眼花,肋如纺锤。人们摘下一颗还未成熟的苦瓜,它的瓜皮经日晒雨淋而皱皱巴巴,而我的头皮也因饥饿而皱皱巴巴……”
然而,所有这些苦修苦行并未使王子得道,还几乎扑灭了他心中的圣火。于是,他放弃了此类苦修,静坐在菩提迦耶的菩提树下,苦苦思索人类痛苦的来源,静悟七七四十九天最终得道成佛。
从佛陀得道到首次讲道,他主要在印度的比哈尔邦和北方邦一带盘桓。终于有一天,佛祖来到蓝毗尼附近,他的父亲请他回家看看。
自离家之后,这也许是佛祖惟一也是最后一次停留家乡。一些佛教图画描绘了当时的场景。男女老幼纷纷迎接这位圣人——他离开时还是一位王子,他忠实的妻子匍匐在地,将他尊为神。佛祖祝福了她,继续前行。
儿子也前来拜见父亲,佛祖让他落发出家。在为佛祖之弟难陀加冕的圣礼上,难陀神思恍惚,未完成典礼就弃王冠而去,请求出家。佛祖的父亲叹道:“当年佛陀弃家而去,我并不悲哀。而今,你们都要去了,这痛从皮肤深入骨髓。天啊,您将神圣赋予他们,难道并不需要
他们父母的允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