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志纲
王志纲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918
  • 关注人气:6,8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话重提牟其中 | 老王说

(2016-09-30 10:43:45)
标签:

王志纲

分类: 丙方观点
编者按:“牟其中出狱”的消息一出瞬间便刷爆了朋友圈,一位二十年前的“故人”、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今天这个信息碎片化和过剩的时代里,还能够引起大家这么强烈的关注,实属罕见。不知道是老牟之幸,还是天下之不幸?
 
编者今天浏览了大多数关于这位传奇人物的文章,发现其多是旁观者或事后诸葛亮的大作。作为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其实老王早在20年前就跟牟其中有过交集,并在其后来的《第三种生存》一书中对“牟其中现象”有过精彩的阐述。本想采访一下老王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没料老王眉头一锁,扔下一句“凑哪门子热闹啊,我打球去了” ,然后扬长而去。

小编且找出了这篇文章准备也凑凑热闹,看看老王这个“事前诸葛亮”是怎么评价这位“一代枭雄”的。

本文选自 / 王志纲《第三种生存》(2005年出版)

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

1

中国的市场经济在发轫之时,到处都是待开垦的处女地,机会很多,由此,也造就了一批敢于喝“头啖汤”的人。


当别人还在睡梦之中时,这些人已经开始大把大把地收获了。

 

我认识一个身价上亿的老板,其墙上挂着的座右铭是:贵在大胆。


早期,这种钻政策空子,打擦边球,甚至不惜走私、造假发达起来的老板不在少数。然而,大泽风云转瞬即变,也许是成功与财富来得太容易了,企业家倘若因投得一时之机,错把偶然当必然,而不能根据情势之变迁及时地调整策略,那么,他离栽跟头也就不远了。


此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牟其中正是这样一个在偶然中成功、在必然中灭亡的例子。


2


1991年,牟其中倒飞机的成功,也许正是其失败的开始。


用中国的轻工物资去换苏联的飞机,这种原始的以物易物的贸易,数额巨大,又欠缺信用中介,操作环节繁杂,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一般头脑清醒者想也不敢想的疯狂事,牟其中却硬是把它变成了现实。


难怪当时的人们认为他是神,他自己也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如此,其后的失败是迟早的事了。

 

其实,其芝麻开门式的奇迹,皆因巧遇苏联的顷刻解体,不要说资源,连国土都要重新划分。那时苏联国内局势的空前动荡,才使得俄罗斯人决心冒一次天大的风险,对明天摸不着头脑的飞机掌控部门一咬牙:“再不冒险,以后恐怕连冒险的机会都没有了。”


于是,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飞机先期飞抵中国,牟其中以此拿到了第一笔资金,并由此启动了所有的交易链。


牟大胆成功了!


正应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句话:“虚构的故事要讲求逻辑,而现实的故事则不必顾忌逻辑。”


牟其中硬是用“空手套白狼”的手法把4架图-154换了回来,从而演绎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商业传奇。

 

既然空手可以倒来飞机,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呢?


一个偶然的巨大成功从此膨胀了牟其中的革命理想,其想象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一会儿想在满洲里搞一个东北亚经济区;一会儿想发射卫星;一会儿想把喜马拉雅山炸个口子,让印度洋的暖流进来,把西藏变成江南;一会儿又谋划着在地球上建几个硅谷。

 

我同牟其中先生打过交道,他确有广阔的思路、宏大的气魄、惊人的口才,若去做经济学家,绝不逊于时下中国学术界窜红的“京城四少”,但他搭错了车,只称得上是一个“搭错了车的时代枭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