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虎:戏说地产江湖

标签:
智纲智库路虎地产 |
分类: 丙方观点 |
我分享的题目叫《戏说地产江湖》。为什么叫“戏说”?因为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习惯于分享干货,太“干”了不易消化吸收,今天咱们来点轻松的。
为什么叫“地产江湖”?我今天这个讲座,讲点啥好呢,我突发奇想,设想假如有一款网络游戏叫《地产江湖》,在地产江湖里有不同的角色,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等级和筹码,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也是可以晋级的,比如从奴隶到将军、从乞丐到国王、从下九流到上九流,下面盘点一下最近这二十多年,混迹于地产江湖里的老面孔。
老面孔
地产巨头,实力派,第一阵营的,营收百亿千亿,追求规模,赚的盆满钵满。巨头里面的确有不少功力深厚的高手和全能冠军,发展势头一直不错。但问题是,规模越大越难转型,被惯性所绑架,被绩效所绑架,真正能实现战略升级的凤毛麟角。我们担心有的巨无霸会成为“大傻”,沦为地产界的富士康和诺基亚。
赌徒
有的地产老板赌性太强,成为地产狂人,行情好时拼命拿地,盲目扩张,情况逆转,资金链告急,还垂死挣扎、狠赌一把,有的押错行情死掉,有的一时侥幸过关而赌性不改。
职业杀手,价格屠夫。拿地成本低、建安成本低,海量倾销,一冒出来就能搞死周边同行。以上都是狠角色,是比较大的地产公司。还有些常见的中小角色。
原来只听说搞建筑工程的是苦力,利润率很低,现在轮到搞房地产的成苦力了。地产大势不好,苦力地产公司越来越多。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一些地产公司,不善于创新,只会山寨,产品大路货,成本管控能力差,公司治理一团糟。
随着竞争加剧,利润率锐减,但不做地产吧,也不知道做啥好,结果沦为苦力;还有些本来素质不错的公司,但老板在行情好时头脑发热,孤注一掷,拿地王、做高端,项目定位严重脱离实际,盲目追求高大上,成本过高,导致库存无法去化,甚至靠借高利贷或者“卖儿卖女”(比如把一些资产卖掉)换回一点现金流,维系公司运转,本来想牛逼一把,结果搞得很苦逼,沦为苦力。
没实力的投机型小开发商、地耗子等,完全是机会主义,行情好一哄而上,行情不好转身就跑,或被套牢,或者把公司卖了,多数成为僵尸企业,目前全国有上万家。
在地产界网红的数量并不多,但还是有的。网红的特点是内功不到位,偶然取得小成功,拼命放大,浪得虚名,风光一时,不过是“流星”。
小姐
认为做良家妇女太累,主要靠权钱交易。随着反腐,随时都可能进去。正如《桃花扇》所说:眼看他初乍到,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
当然,地产江湖里还有警察、法官、国王等角色,那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以上纯属调侃,各位不要对号入座哈。
好,
书归正传
今天我的主题是“混迹于地产江湖的几种活法”,下面就谈谈我认为未来比较有出息的几种活法。
什么叫有出息?两个标准:一是有创新,二是可持续。现在传统房地产公司都在谋求升级转型,我认为未来比较有出息的几种活法是:
人
传统地产公司,有的不转型也有可能取得可持续发展,甚至成为百年老店,这就是有匠人精神的手艺人。分两种情形:一种是小而美的公司,地产界的劳斯莱斯,个性化,每个项目不同,出品的不是产品而是作品,不复制、不工业化、不追求规模,手工打造;另一种是大而美的公司,地产界的奔驰宝马,技术与品质一流,不断创新,可以复制、全国扩张,但最终产品线也不宜过多过全,还是要聚焦特定的细分市场,成为某个细分领域的专家,甚至成为某一品类的代言。
人
在这里是褒义词,地产的优等服务生。现在有很多开发商向服务商转型,或者直接创业做服务。大的背景是,随着消费升级,从产品为王到服务为王,地产进入“后服务时代”,加上互联网力量的助推,以社区为入口的服务业的黄金时代到来。
包括:物业服务、家居服务、汽车服务、教育服务、理财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母婴服务……等等。目前雨后春笋般涌现出大量地产后服务公司,以社区为入口,做社区相关联的系列服务,多数是轻资产运营,有的起步就直接插上互联网翅膀和资本的翅膀,按上市公司要求进行顶层设计。
如:我们智纲智库的客户中,这样的客户越来越多。当然我们的客户仍然有不少传统开发商,比如产业园区开发、旅游地产开发等,但是,增长最快的还是服务型公司,有的营业额只有几千万或者几个亿,跟开发商比起来的确很小,但是我们认为它们很有未来。
物业服务——中正物业,是中山市最好的物业公司。我们正在助推中正物业在传统的物业管理公司的基础上,按照“暖服务”的战略定位,全面升级产品和服务体系,导入一套新的社区O2O的打法。
家居服务——广东慢客会,其母公司是佛山“和木居”,是一家实木家具制造商,产品很好,老板和团队也很优秀,一年销售好几个亿,但还是受市场大势影响导致利润下滑。我们建议其在原来实木家具基础上,做一个增量板块,成立一家新的家居后服务公司,叫“慢客会”。现在慢客会公司已经成功和万科、龙湖等大开发商达成战略合作。
汽车服务——沈阳天广汽车,是当地4S店的龙头企业,我们助推其在传统4S店基础上,通过O2O模式和服务升级,进军汽车后服务市场。战略转型已经取得成效,市场反响很好,能在同行哀鸿遍野的时候逆市上扬。
教育服务——北京天性教育,是全国最大的幼儿教育联盟,联盟领袖是一个北大毕业的才女,原来在北京自营新世界幼儿园,做得很棒,但资产比较重。现在是一套轻资产打法,正在全国推广“天性教育”联盟的服务体系。
健康服务——东莞年轻工程,原来是做建筑工程和房地产的,开发了上万亩的旅游地产,同时经营一所医院。最近我们在为其谋划一个新战略,叫“年轻工程”,不是做传统的医院,而是把东莞烂尾的五星级酒店拿下来,做面向慢病的健康服务,定位于精准医疗中心。属于严肃医疗范畴,不是传统养生馆,也和传统三甲医院错位。
养老服务——北京不老生活
母婴服务——上海母婴之家,是一家专注母婴的垂直电商,老板是从华为出来创业的,多年来一直聚焦上海市场,做得很棒,并在与时俱进不断升级。最近我们开始为其谋划新战略,不仅做线上,将在线下聚焦细分市场,做线下体验馆,其线上流量优势向线下导流。
以上列举这些,都是以社区为入口的做内容、做服务的公司。大家不难发现,这类公司,开始在全经联平台大量涌现,通过全经联平台助推,能迅速发展城市合伙人,实现快速裂变。
我们现有一个初步构想,我们与全经联合作,孵化优质的各类以社区为入口的地产后服务公司,构建“地产后服务集群”,然后把这些项目资源、企业资源打包,去对接新城、园区、地产大盘等平台。一端是内容和服务,另一端是平台。为嗷嗷待哺的平台注入服务与内容,这是新时期全经联的重要使命之一。全经联产业孵化器、全经联各种基金的重点也正在于此。
群
主
经营社群,而不是简单经营产品,这种玩法已经兴起,只是很多人还不会玩。以前做房地产主要是盖房子,精益求精做户型、园林景观,配套无非就是教育和商业之类,然后拼命卖这些硬件赚钱。
现在地产界有人借鉴互联网打法,将打法倒过来了,开始经营社群,就像小米手机一样,硬件不再是核心。如阿那亚、幸福公社等,这些案例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展开说了。经营社群就要让业主真正成为主人,既是消费者,也是传播者、销售者、投资者和运营者。
村
长
区域运营商、产业运营商。原来的运营商的做法主要是圈地,替政府做市政配套,做一级开发或一二级联动,通常叫“城市运营商”,在轰轰烈烈的新城运动中不乏成功者,但也有一些成了鬼城运营商。现在政府的需求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不是简单的做点配套,给你地盖些楼、导入人口就行了,现在的重点是产业导入,呼唤的是“产业运营商”。
产业不仅是工业,工业地产仍有空间,但空间有限,高端制造尚可,传统低端制造业的招商引资已经是穷途末路。现在很多人还是大面积圈地做产业园区,学华夏幸福,开始招商引资,或者学联东U谷,卖工业地产的物业,其实这条路越来越窄了。
现在整个中国的传统制造业的招商引资已经走不通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地产已经没有多大空间了。而服务业大有可为,如:文化创意、旅游娱乐、医疗健康、养生养老、教育培训、通用航空……等等,结合PPP模式、新型城镇化示范,跟政府合作,在特定区域内打造特色主题小镇、主题村、主题园,产业是核心,地产只是顺带的结果。
酋
长
某生态王国的国王,生态部落的酋长。经营的不是产品、项目,经营的是生态部落、生态系统。当酋长的有三个特点:第一有钱!第二有钱!!第三有钱!!!酋长不是一般做产品的开发商,是资本家。未来很多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将会有一些转型做酋长。酋长做什么?专做投资,就像复星这样的,是一个大的投资财团。投资于各类优质的匠人、仆人、群主,甚至村长。
酋长分两种情形:一种是财阀,像万达这样的巨头、超级土豪,拿钱并购、投资,建立自己的生态王国;另外一种是联盟,如全经联资本、全经联产业孵化器正在做的事情。
原来很多联盟失败,原因是多为乌合之众,商会成员出钱不出力,各忙各的,联盟的事情没有主人,只是圈钱砸钱,出事了也没人负责,不了了之。有的联盟圈到钱,要么做回报率极高的高风险的金融投资,要么做重资产地产项目,结果被套牢……这些都是传统的思维模式在做怪,联盟了还做不联盟时就在做的事情,重复昨天的自我,模式上没有真正的突破。
联盟了,更需要战略,更需要聚焦,更需要管理欲望,更需要控制小我,甚至做到无我。全经联提出的“联合发展”,方式多样,其中以资本为手段整合资源,通过创新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并购基金等,按产业链布局,形成各种各样的生态部落,如养老生态部落、文旅生态部落等,这个思路很好,但关键是如何操作。
接下来智纲智库将与全经联联手,对各种优质的匠人、仆人、群主甚至村长,进行筛选,挖掘明日之星,助推其成为黑马,然后培养一群群的黑马。
我们将和全经联合作,在全经联的全创空间(北京)共同推出“全经联·智纲孵化营”,分期分批,让优质的匠人、仆人、群主,甚至村长进来,不管是初次创业刚起步的,还是二次创业在升级的,在我们的孵化营里,以“培训+辅导”的方式,明晰其定位,理顺其模式,然后用引导基金去投,拉动其他投资机构跟投。
我们通过智力+资本+传播等手段,全经联平台丰富的资源,以及城市合伙人裂变模式等,最终对其实施加速与助推。
我们这个联合孵化的计划是通过“全经联·智纲孵化营”有组织地进行的。全经联平台很好,但是如果大量无序的项目涌到全经联,在全经联无法深入调研和辅导的情况下,就用基金投很多项目,可能会出大问题。
所以,必须有一个严格的孵化流程,通过数月的时间,对企业进行商业模式调整、产品体系梳理、顶层设计优化,做全方位的孵化,才能使其真正步入正轨,在好的跑道上才能真正起飞起来。
接下来我们将与全经联合作,重点打造养老、文旅、健康、社区服务等生态部落,这些都是非常热点的消费领域。大家看全经联各个专业委员会的发展,为什么养老委、文旅委、物业委等这么火?原因是这些都是在风口上。比如物业委,如果倒推回到几年前肯定还是一个边缘化的委员会,但是现在很活跃,因为物业已经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互联网时代巨大的消费入口。
以上所谈的几种所谓有出息的活法,只是抛砖引玉,举了几个例子。本质上谈的是房地产公司的角色定位和战略选择问题,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应该到哪里去?
每个公司的出身不同、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核心竞争力不同,战略选择也就不同。做匠人、仆人、群主、村长或者酋长,都是根据自己所处阶段、核心能力来定的。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战略就是做最适合的自己。
这里提醒各位的是:先有公司定位,后有产品定位。房地产公司,都是从项目起家、靠项目吃饭的,拿地-规划-建设-销售,然后再做下一个项目,形成习惯了,很多房地产公司习惯于项目思维,不习惯于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有些人以为企业战略就是管理好公司,比如做好成本控制、流程优化、信息化之类的,其实这些只是管理,只是“正确地做事”,而战略是确定大方向,是“做正确的事”,是寻求新定位、新模式。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哑铃理论”,作为小结:
智纲智库有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叫做“哑铃理论”,是我们的策划方法论,也适合于所有企业家进行战略管理。哑铃有两端:“企业——项目”,一端是企业,一端是项目,老板要抓中间。很多老板只抓项目端,一个接着一个做项目,不重视企业端。
比如拿到一块地之后,通常都会做几个分析:市场分析、基地分析、区域经济分析等等,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往往被忽略了,这就是企业分析。同样一块地,你来做和其他人来做定位就完全不同。你的企业战略决定了你如何整合资源,采用什么样的盈利方式去面对这个项目。
我们通常讲“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时,即大市场、大行情;因地,即区位分析、基地分析;因人,就是企业分析。老板应该抓哑铃的中间,用企业战略指导项目定位,同时通过项目来承载企业战略。职业经理人主要抓运营、为绩效负责,而老板必须为企业战略负责。当然,老板在抓战略的同时也要抓运营,也要深入一线,要接地气,不然战略也是空的——这就是“哑铃理论”。
整个中国房地产行业,不管是开发商还是服务商,目前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都是战略的缺失。初创企业可以没有战略,赚到钱活下来就是王道,但当你掘得第一桶金之后,如果你不找战略,战略就会来找你。
转自:全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