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志纲
王志纲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918
  • 关注人气:6,8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擦鞋者言(山城随笔)——兼论中国的城市运营

(2007-01-20 08:53:34)
分类: 前沿随笔

擦鞋者言(山城随笔)——兼论中国的城市运营

 

王志纲/文

 

    前不久应朋友的邀请,去重庆作了一番演讲。此行最大的收获不是在论坛上与各路“高手”过招,倒是在山城街头与一位擦鞋妇女的偶然遭遇,自觉悟出了城市运营的一些道理,不妨讲来与大家听听,也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就“城市运营”这个方兴未艾的话题与有识者一道切磋。


    但凡去过重庆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山城特有的一景,即那些三三两两集结于城市各个角落的“棒棒军”,手持一根系着麻绳的木棍四处揽活、挑货。如今的重庆,除了这特有的“棒棒军”外,又多了一支供人方便的“生力军”——擦鞋者,越是繁华的地方越多,自然下雨天也显得格外活跃。


    记得演讲完毕当天,在朋友的陪同下浏览新山城的风貌,一路正赶上小雨,等回到酒店时皮鞋已泥泞不堪,便在酒店门口找了一位擦鞋的妇女为其“美容”。刚坐下来,这位妇女递给我一张脏兮兮的报纸,仔细一看,虽已是10天前的旧闻,但毕竟是额外的服务,聊胜于无吧。也许是因为天气不好,或是生意竞争激烈,这位妇女的心情似乎不大好,一边为我擦鞋,一边自言自语地发着牢骚,颇有些怨声载道。细一询问,原来是个下岗女工,迫于生计操起了擦鞋的行当,但活脏且累,挣不了多少钱,又觉得不体面。我忍不住劝她,工作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劳动嘛。说话间,我的皮鞋已锃亮如新。一问多少钱,回答说“一块”,价格之低倒有些出乎我的预料了。像这样的活计在北京、上海至少值10块钱,若是在高档一点的场所,就是收50元也在情理之中。我于是掏了20元给这位妇女,她竟激动地手足无措起来。后来朋友告诉我,在重庆擦鞋还有一种“包月制”,一个月只要15元,更便宜。擦鞋事小,但朋友的话倒不禁使我对近来思考的城市运营的话题有些浮想联翩了。


    既然城市是可以经营的,那么一个城市的经济有没有活力,就要看支撑其内涵的产业有没有足够的拉动效应和聚集效应。如果一个城市的第三产业总是停留在“棒棒军”、擦鞋工的水平上,那么可想而知,当这些人在出卖廉价劳动力的同时,又怎么可能有多余的积累来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实现滚动发展呢?长此以往不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当街头这位擦鞋的妇女用低得近乎滑稽的成本维持着它的服务水平的时候,却不得不忍受着一次一元的价格,她又怎能想到,同样的一次服务如果换了环境,在装修豪华的高档消费场所,在动听的音乐背景下,可以得到十倍甚至是几十倍的回报呢?


    实际上,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比如说我的家乡菜——贵州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中国的各个菜系中,我历来认为,贵州菜无论是选料、工艺还是味道都极有特色,但吃的人都说好,却卖不起价钱来,道理很简单,既然是出自穷乡僻壤,价格也只能维持在大排挡的水平。但到了北京的贵州大厦,把贵州的饮食文化巧妙地同时尚结合在一起,原汁原味的贵州菜身价倍增,每桌千元照样高朋满座,其菜肴本身的精美丝毫不亚于粤菜。为什么换了环境,换了服务对象,贵州菜所发挥出来的效应却判若天地呢?


    细一追究,其背后的道理与城市经营却不无相通之处。从经营的角度讲,城市是可以不断增值的,同样的城市空间和环境,由于经营理念、产业规划和功能的不同,其内涵和作用也大不相同。在计划经济下,全国一盘棋,城市之间的产业布局大多雷同,谈不上差异性,而到了今天,当城市作为一笔资产可以有机开发和运营的时候,怎么按照动态的眼光重新搭建城市的平台,怎么从长远考虑发展城市的先导产业,怎么用市场化的手段把城市的各种显性和隐性资源经过精心梳理,从而找到城市运营的产业突破口,都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不得不研究的课题。


    由此一来,我们置身于其中的城市似乎也面临着一个价值回归和再造的问题。城市作为各种产业的超级聚合点,其空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尽可能大的裂变效应,必然涉及到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运营不等于城市规划和简单的旧城改造,只有解决了城市发展战略,选择那些本身具备强大造血功能和聚合力的现代产业,并为其提供更合理的空间布局,城市经济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如同在一些大城市工业已纷纷迁往城市边缘,房地产不断出现郊区化的趋势一样,城市的现代服务业的功能越来越得到重视。像近来涌现于很多城市的中央商务区(CBD)等许多新概念,都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产生的。目前,优先发展附加值高、辐射能力强的现代第三产业,已成为很多城市寻求发展的不二选择。


    纵观西方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历史,可以说城市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总体看,随着城市空间的变化和产业的新陈代谢,往往是那些更反映时代特征、更具备复合效应和拉动力、更符合城市性格和特点的产业占据了城市中最宝贵的空间,而那些常规的产业则逐步分散开来,转移到价值相对较低的地方。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城市产业的“腾笼换鸟”。对于刚刚开始城市化的中国来说,如同一张白纸可以描绘出最美丽的图画,城市运营的前景无限广阔,大有作为。试想美国用了两百多年的时间才有了今天的城市化水平,何况刚刚起步的我们呢?


    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也维系着人类的梦想和命运。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城市化的浪潮正悄悄地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城市的空间在不断扩大,城市的形态和功能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那么,随着城市运营的深入和城市产业的兴替,重庆山城那些延续了数十年的“棒棒军”和今日的擦鞋大军们,又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和结局呢?

 

    编者:此文系王志纲2003年在重庆演讲时写的随笔,近年来确有不少棒棒军拥有了自己的搬运公司,而大学生开办擦鞋公司的也大有人在,市场经济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将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小事情,可以悟出大的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