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 行 散 记

(2006-08-16 15:29:25)
分类: 前沿随笔
房晓/文图

    西安才一日,心中已千年。

    车子飞驰在由咸阳机场去往西安城里的高速路上,透过车窗望过去,三秦大地竟是绿油油一望无垠的庄稼地。我不禁疑惑起来,这哪里是作家笔下尘土飞扬的八百里秦川?
   
    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一派丰收的景象,就连王老师也不禁感叹:下月该是关中收获的季节了吧!关中的父老兄弟又可以在风调雨顺的年景里喜气洋洋的吃粘面、吼秦腔了。

    当车子经过未央区时,王老师突然回过头来问我"未央"的含义,我一时语塞竟答不出来,《史记》是读过的,但"未央"却未深究。倒是深圳公司的段总反应敏捷,立刻回应道:"就是'不在中央'的意思呗!",王老师闻听此言不禁大笑起来"典型的望文生义"。

    事后,我向当地人问起,他们说"未央"之于西安源自汉代的未央宫,而民间居然有一种说法--因未央宫在整个汉代长安城中属于"中央偏未(西南)"的方位而得名"未央"。

    段总的"望文生义"竟然歪打正着。佩服,佩服!

    历史记载,刘邦建都长安后,要建一座像样的宫殿,以作为处理朝政的地方。于是用了两年的时间由丞相萧何监修,建造起一个大型宫殿,取名未央宫。未央宫的名称是萧何根据《诗经*小雅*庭燎》中"夜如何其?夜未央"的诗句裁取而来。

    解读一座城市最感性的认识是从她的方言、饮食和建筑开始的。西安的天空、五六十年代的筒子楼、简易的贸易市场,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灰"主宰了这座十三朝古都。"文化西安"被工业化的汹涌浪潮所裹挟,淹没在市声鼎沸的喧嚣之中,竟嗅不到一丝千年古都特有的历史文化气息。尽管西安的"陕西小吃"名闻天下,但殷勤的主人为了表达最诚挚的敬意却邀我们去吃粤菜。久居广东的王老师对这家菜馆的前世今生竟也相熟,如数家珍般讲述了这家老板如何从一个起自草莽的广东仔摇身一变成了威震京城的"一把刀"--宰你没商量。最后的结论是:官本位体制下的中国社会,死要面子就只能活受罪。 

    美食之于西安,正如变化之于中国。时下西安的餐饮格局是"二女争夫",一边是下里巴人的"陕西小吃",另一边则是阳春白雪的"港粤大餐",状如哑铃,恰似中国急剧变化下的社会结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当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迈进时,餐饮业将出现爆发性增长;而由小康向富裕型社会过渡时,请人吃饭就不如请人流汗了,休闲娱乐产业将会突飞猛进。分享美食之中,王老师亦能见微知著。

    王老师每到一处必不肯辜负当地的美食。次日清晨,游走于小街背巷寻觅水盆羊肉,竟未果。于是便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打的西行三公里得一小店,终饱口福,不亦乐乎!其后师曰:如何将出差由苦变乐,奉为美事呢?奥妙就在一个"吃"字上,不单要吃出美味,还要吃出文化,吃透城市。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国人尽知兵马俑、大小雁塔、捉蒋厅和西岳华山,可能少有人知道反映陕西民风的十大怪:1、面条宽的像裤带,2、饼子(锅盔)大的像锅盖。3、有了辣子不吃菜。4、老碗小盆分不开。5、家家房子半边盖。6、板凳不坐蹲起来。7、妇女帕帕头上戴。8、秦腔大戏吼起来。9、羊肉泡馍大碗卖。10、陕西姑娘不对外。
  
    十大怪造就了陕西人的楞娃形象,也反映了陕西人特有的文化。
  
    陕西人豪放,不但表现在性情上,也体现在饮食文化上,十大怪中有五大怪就跟饮食有关。面条长的像裤带,饼子大的像锅盖,羊肉泡馍大碗卖,这是一种何等的豪迈?把西北文化那种博大、宽阔、厚重,在饮食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又长又厚又宽的面条,筋筋的,愈嚼愈香,就像嚼几千年来中国的古文明。

    有幸在即将离开西安的中午,由王老师的一位忘年老友引至西安颇有名气的面馆"天下第一面"处大快朵颐。一根面条宽达三寸,长度在1米上下,厚度则薄如蝉翼。据称,所用面粉可达2两,因而对于饭量小的我等,一根面条足矣,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西 <wbr>行 <wbr>散 <wbr>记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我等一干人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虽然吃相不雅,但却吃得心满意足,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享受啊!

    为示郑重王老师的忘年老友欲唤店老板前来坐陪,王老师赶忙制止,"鸡蛋好吃,又何必在乎是哪只母鸡下的呢?我们是来吃面的,又不是来会客。不必讨扰人家。"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八百里秦川虽未奔来眼底,但数千年往事却已注到心头,纵一日之旅,亦不负这三秦风情,关中十怪,千年古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