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丽江纪游-4-登老君山

(2006-02-21 12:51:29)
分类: 策划游记

登老君山

 

老君山是著名的三江并流区在丽江境内的核心景区,高原原始生态保持完好,还没有开发出来。为了广泛了解丽江旅游资源贮备,9月3日,王志纲一行驱车走过泥泞的山道,登上海拔近4000米的老君山。

在蜿蜒危险的山道上,我曾写了几句古体诗,基本可以表现老君山的概貌:“踏云一入老君山,林木森森半杜鹃。五月花开五色梦,到此何人不炼丹?”“千峰万壑老君山,云遮雾罩非人间。古树株株飘银髯,密林处处响清泉。纤尘不染龙潭净,绝顶方知天地宽。”

老君山是如此迷人,以致于王志纲先生在山道古树下也不禁童趣陡生,他指着树上的松萝和苔藓说:“瞧大树都生了胡子了,山太高,这树也得穿上厚厚的铠甲了。”

徒步登上绝顶看到著名的99龙潭时,王志纲面对满山苍翠,不禁吟颂起宋朝文学家王安石的名篇《游褒禅山记》来——

 

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下到3800多米海拔高处的高山木屋接待处吃中饭时,王志纲先生看着老君山门票兼明信片,不禁提起笔来为大儿子王大骐写起信来。这是他十多年来第一次有提笔写信的冲动,因为在数字化生存时代,笔墨几乎成了“被爱情忘记的角落”了。人在大自然中,返朴归真的意念油然而生,也见得王志纲先生叱咤风云之外的人生亲情浓浓的另一面。

 

夜访布农

 

丽江的魅力聚集了不少的艺术人士落脚在幽雅小城里。来自四川的画家布农就是其中之一。布农当年曾独自一人走过茶马古道,并成立了丽江茶马古道研究会,立志对动对这一历史文化领域的研究与市场化,善于想象的布农还曾有在玉龙雪山下买地2000亩建造国际画家村的设想,但由于种种缘故,至今未能实施。就此事,他曾征求王志纲的意见,因此两人也算是同气相求的朋友了。

布农在古城大石桥边开了一家店,专门制作和售卖“布农铃”——茶马古道上的原始产物。

在布农铃店二楼,丽江电视台的记者又一次拍摄了二人之间的对话。布农认为丽江的休闲是比较彻底的放松,从放松到放肆,从放肆到放荡。也给人以自由思考的空间,丽江是包容的。在西方人的眼里,丽江就是中国,是过去的中国,是洛克笔下的中国。

王志纲认为,丽江就如火锅,如老汤,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放,兼容一切,而能化为自己的东西。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文脉依旧。就丽江的神秘感而言,必然会逐渐淡化,丽江必须升华自己,升华后的东西将更有魅力。我们本次策划丽江的目的之一,也就是要帮助实现丽江城市从内涵到形象的升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