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回家》:微光成炬的英雄书写(作者:谭杰)

标签:
谭杰书评 |
分类: 博雅讲堂 |
《等你回家》:微光成炬的英雄书写
《等你回家》的封面上有个金色的标志——“致敬时代楷模”,本书是作者有感于特警张劼的英雄事迹而发,但是在书写过程中,她并没有站在高尚的道德点上,用庄重严肃的语言按部就班地记录、还原特警张劼惊心动魄的事迹。而是从生活的细节出发,通过“女儿”的视角,呈现了一个十岁女孩所经历的生活,侧面反映出爸爸作为平凡人的日常面貌,用旁观者的角度讲述事件经过,塑造出其舍己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形象,传递了一种坚硬的正直的无私的大爱品格。
http://www.cptoday.cn/articlefile/1573796802561014857.png
《等你回家》作者:吴洲星;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9月
小情之中显大爱
小说氤氲着一种温情的氛围。儿童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坏人。同学李特每每在“我”受到欺负时的挺身而出,而他们一家对“我”爸爸关心,体现出普通群众对好人的安危的担忧;即使是“我”在学校里遇到的刺儿头——“黑塔一样的铁头”,他对爷爷的一根筋似的爱也非常让人动容。这种不计回报的小爱铸就了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真情。
从父亲形象的建构来讲,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在自己的小家中,他是经常缺席的。在女儿“我”的记忆中,妈妈自己一个人扛起家里所有大大小小的琐事重活,年少的“我”甚至要帮妈妈一起换煤气罐。作为爸爸,他经常回家很晚,且随时都会离开;他答应参加家长会,却又临场缺席;还时常让全家人提心吊胆;而作为英雄,他又是高大的、敏锐的、心系大家的,是胸怀民众,会在危险面前勇于挺身而出。这样具有两面性的爸爸,并不矛盾,反而让人倍感亲近——他的爱是绵绵缠绕在家庭与工作之间的。故事以“我”对自己的名字从讨厌到喜欢的转变引出。孩子的名字饱含着父母长辈对下一代的殷殷关切,“小船”也不例外,寄托着父亲对她的美好祝福和希望;尽管父亲在家时间很短,但是他一回到家里,对妻子温柔,对儿女呵护,家庭的氛围充满温情和关怀;得知儿子生病,他火急火燎地赶回家;对于孩子们的请求,他很乐意去满足,从不推脱,只是碍于工作不得不一次次违约;在执行任务时,他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躯体保全战友们和群众们;在经受死亡的逼近和病痛的折磨时,他坚强又积极地面对,用自己的行动去宽慰家人,缓解孩子的恐惧……他的爱是无声的,是看似寥寥,却丝丝扣情,撼动人心的。
朴素之中见伟大
文本之中的英雄不止父亲一个,还有爷爷——曾经为救小学生与歹徒搏斗,身中二十多刀,缝一百多针。父子二人都是充满勇与义,胸怀人民,具有家国情怀的英雄,他们又都是有血有肉、知冷暖有喜忧的普通人,他们也要面对家庭生活的琐碎日常,要顶起妻儿头上的一片天,也有面对死亡的绝望和病痛折磨时的抉择,也想要细细品味人生的个中滋味。当英雄还没有成为英雄,他们如何?当英雄被关注的热度褪去,隐没在普通人之中,他们又将如何?《等你回家》给了我们真诚而又朴素的呈现。在“我”的视角中,并没有正面塑造父亲、爷爷的高大形象,也没有过多地讲述他们的英雄事迹,而是在“我”与同学产生误会和矛盾时,从父亲对“我”的简单教导中,去呈现父亲的善良的正气凛然的品格;从父亲与同事的日常对话中,渲染他们亲密无间的战友情,这些都为父亲在爆炸现场舍身救人埋下了伏笔。
正是这些朴素的为人之道和责任心成就了他们的伟大,仿若一点点微光终汇成火炬,照亮我们的心。“等你回家”在文本的最后作为“我”和爸爸的约定,是一个孩子对父亲的最简单朴素的期待,也是父女之间最深沉的爱。
《等你回家》中,作者敏锐地抓住孩子世界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细节,有条不紊地描摹侧写,如同一行行细密的针脚,在生活的粗布上,缝就温情悲悯、义无反顾、热爱生命的英雄篇章,也为孩子们树立了善良友爱、坚强勇毅、乐观向上的精神追求。
(本文编辑:秦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