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业界观察 |
联想拐点:阿梅里奥时代意味着什么?
离西方圣诞节来临仅有3天时间之前,12月21日早上8点,联想突然宣布任命威廉·阿梅里奥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接替斯蒂芬·沃德。随后,在“联想CEO沃德离职电话采访会议”上,董事会主席杨元庆表示,沃德将继续担任公司顾问,帮助新CEO顺利过渡。
这件事情似乎来得太突兀了,但现实情况肯定比想象中更加复杂,从这次联想CEO换帅中我们也可以解读出如下的信息:首先,从新CEO的人选来看,我们会发现联想将会由守势变为攻势,全力以赴提高联想的盈利;其次,2006年联想与戴尔、惠普在全球乃至亚太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惨烈,新CEO上台之后,是否会导致联想的市场操作手段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从而影响全球PC市场的竞争走向,均值得人们认真关注。
由守势变为攻势 联想换帅的最根本原因
按照联想的官方解释,斯蒂芬·沃德在联想与IBM
PCD的组织架构整合已经完成,而准备加速执行业务增长计划之际选择辞职,是双方早先已经达成的默契。为此,杨元庆还高度评价斯蒂芬·沃德在联想与IBM
PCD部门第一阶段整合中的表现,并给他打出了90分的高分。但这里的潜台词是,从收购IBM
PCD部门到现在的时间里,联想一直在忙于进行内部整合,仍处于消化IBM PCD部门的“蓄势期”。
今年9月底,联想给出了一个“三步走”的战略,即第一步保持业务稳定过渡;第二步提高公司内部运营能力和外部竞争力;第三步最终实现公司利润长期增长。可以看到,“三步走”战略完成之日,也将是联想与IBM
PCD业务的整合收官之时。显然,这个过程难以一蹴而就,而很可能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联想的官方说法)。
不难想象,随着第一阶段目标的基本完成,斯蒂芬·沃德已无力面对联想与日俱增的外界要求的盈利压力,这或许是斯蒂芬·沃德本次辞职的最根本的原因。因此,联想本次换CEO的大背景是,面对即将实行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阶段,联想显然特别需要一个能打大仗,有较强销售能力的人来接任,特别是对亚太市场熟悉的人,而新CEO威廉·阿梅里奥正是符合的人选。
联想新任CEO威廉·阿梅里奥的来头可不小,他的履历显示,此前在戴尔公司担任高级副总裁,兼任亚太以及日本业务总裁。还曾担任NCR公司、Honeywell公司、AlliedSignal公司以及IBM公司的资深执行以及运营领导工作,包括曾任IBM公司个人电脑业务部负责全球运营的总经理。而威廉·阿梅里奥在戴尔工作期间,戴尔公司亚太区销售增长了一倍多
,服务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可以说阿梅里奥是戴尔在亚太市场的得力干将。
在当天上午的“联想CEO沃德离职电话采访会议”上,杨元庆也对新任CEO阿梅里奥表达了重要的期望:“现在我们进入了新阶段,就是更加高要求的驱动盈利性的增长。”可以相信,在杨元庆等联想高层心目中,阿梅里奥才是真正担负起联想由守势变为攻势的最佳人选,选择阿梅里奥可以扩大联想在亚太区市场的优势,另外一个核心使命就是提高联想的经营利润率及纯利率。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对抗戴尔们的竞争压力
知名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联想在亚太PC市场占有的份额为20.4%,高于去年同期的12.8%;惠普在亚洲地区占有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二位,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9.7%增至12.4%;戴尔紧随惠普之后位列第三位,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6.9%增至7.8%。同期在中国市场上,联想第三季度的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26.8%增至34.5%,略高于今年第二季度的33.8%;戴尔份额为8.2%,高于去年同期的7.3%;而惠普的市场份额也高达7.5%,高于去年同期的4.8%。
通过数据比较可以发现,尽管在整体市场上,几家PC巨头的都有所成长,但联想面临的压力显然越来越大,毕竟目前联想的市场份额是在收购IBM
PCD部门之后获得的,而其他竞争对手的增长显然是来源于IBM
PCD原来的市场份额。此外,联想财报也显示,在过去的两个季度,联想PC的净利率一直不足2%,而同期竞争对手戴尔的净利润率仍高达6%。我们看到连续几年来,戴尔在中国不断攻城拔寨,其成长幅度均远高于其同期的全球平均增长率,这给几乎所有以分销为主的对手都造成日甚一日的压力,2004年末,北京教委一单16000多台PC的大项目由戴尔而非联想吃下,成了一个标志性事件。
特别是最近两三年来,戴尔业绩中最大的贡献是来自于大客户而非个人和小型客户,越来越多的行业客户,甚至越来越多的政府事业单位乃至教育部门开始系统地接受戴尔这一品牌。前段时间,业界还传出戴尔将对直销模式的细节进行调整的新闻,外界的认为是,戴尔不可能背离其赖于取胜的直接模式,但是这并不是说直接模式就没有调整的空间。即戴尔的直接模式并非简单的“直销”一词可以总结。
事实上,戴尔在中国企业级市场上有很多客户本身就是系统集成商,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因此,一旦戴尔不否认或不忌讳提及分销或渠道,而是通过给予某些渠道,特别是系统集成商适当的支持,使他们帮助戴尔拓展更多的最终用户,同时又能在戴尔制定的交易原则下,保持戴尔与最终客户的直接关系,那么,戴尔的威力将无法想象。
不特如此,联想连续几个季度的增长主要都来自于家用PC市场和三四级城市市场,联想强大的渠道和优势产品的配合使这些区域的消费趋势到达了一个迸发临界点。而背负着重大并购包袱的联想今年就是依靠这样的方式,做出了非常漂亮的业绩。但是,联想不能忽视的另一个竞争对手惠普,在今年11月底也宣布全面调整渠道模式,改走区域分销模式,并在中国成立了八个大区进行管理,俨然有拷贝联想模式的意味,一旦惠普变革成功,将迫使联想的“双模式”战略(产品和客户模式)面临挑战,而这个时间显然不需要太久。
大家注意到,自收购IBM
PCD部门之后,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仅次于戴尔和惠普之后。因此,三家厂商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微妙。而特别值得玩味的细节是,联想这次的新任CEO阿梅里奥来自戴尔公司,这颇像中国的一句古话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因此,新任CEO的工作基本就是个超级Sales,任务简单地不得了,在全球、尤其是亚太市场直接跟戴尔、惠普等竞争对手们全面开战。
戴尔因子注入联想模式 新CEO会否调整业务模式
尽管杨元庆一再强调,联想本次CEO换帅对中国市场不会有太大影响,渠道政策也不会有调整。但是,对于大联想的渠道合作伙伴来说,一个来自戴尔的高管一定会被他们关注和猜测,联想此后的业务模式和市场操作手段是否会有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影响他们的切身利益吗?
在此之前,联想原有的区域分销模式与原IBM
PCD的总代制之间存在不小的差异,很多渠道合作伙伴对自身在联想渠道整合进程中可能受到的冲击有不同程度的担心,尤其是联想对原来的总代太工天成进行的调整,已经成为一个明证。此外,联想早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攻不下大客户市场,自己目前的市场地位将早晚不保,基于这样的认识,联想才会有大客户部门的成立,并积极推动集成分销模式的落地,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内,随着阿梅里奥加入联想以及他个人的特殊背景,将不可避免会让部分渠道产生联想“戴尔化”的猜想。
可以肯定,以渠道起家的联想不会因为换了一个来自戴尔的新CEO而改变其固有的以渠道销售模式为核心的运营体系。但是,也不能排除联想不会借助阿梅里奥“注入”戴尔的营销理念因子,毕竟戴尔模式在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成功做法确实对国内IT市场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
过去一段时间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赢利情况,联想已经锁定了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为突破口,并希望借助都灵奥运会启动以提升联想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但是,显然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市场才是联想未来的重中之重,而联想本次进行CEO换帅,必将使其迎来20年最大的拐点,其成败得失必将牵动人们的心。
后一篇:小姐的价格分析,言之有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