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人类通过语言交流思想,通过艺术交流情感。但无可否认的是语言有语种的阻隔,艺术存在文化的障碍。而摄影的纪实性确能在最大限度上克服这样的问题。当相机成为旅游视觉工具时,在当下的信息时代为共享或事后的省考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旅游是享受空间的改变带来的新奇感。苏珊桑塔格在他的《论摄影》中列举了安东尼奥尼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中国拍摄的影像来说明这一问题。但是那些影像对于我们置身于这种文化中的实践者实在太过浅表,也就是说距这种文化本质太过遥远或者说风马牛不相及。托尔斯泰在他的《论文艺》中也曾对欧州探险者有过同样的感概。今天看来这不是旅行者或探险者的问题,而是旅行的特性使然。因为它缺少文化人类学“参与性观察”这一必要的方式。旅游摄影更是如此,进入视觉的永远是浅显的表象,无论影像带有怎样的普遍性都无法摆脱拍摄者的主观性……
近几年来有些人甚至有的专业人士将旅游摄影视为艺术或人文摄影这是很荒谬的事,当然从形式主义看是无可厚非的……
在庙堂内

庙堂内
人们将生猪肉放在神兽的头上或口中

一个出殡的队伍

高棉风俗人死后火化。如村内那家老人去世,村里各家都送木材,如那个去世的老人接的木材多,就证明这个老人生前人缘好。
大多数尸体火化后将骨灰撒到自家田地里,以此守护子孫的劳作

高棉女人生孩子是在家里,由男女双方母亲各架一条胳膊,半蹲着。小孩生出后用二寸宽的银腰带束腰,休息七天后下地干活


这是一位八十二岁的老人,这个年令在柬埔寨很少见

高棉风俗是女娶男,男方嫁娤时下一般是两千美金,两头牛,五百斤大米。女方负责房子和车(摩托车)

所有商家与住户都有供奉




典型的高棉人传统木质建筑

柬埔寨的车人货混载不受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