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八零后离婚率高于历代?
(2008-10-09 13:22:13)
标签:
婚姻俩人历代奥运契机情感 |
随着年龄的增长,“八零后”再也无法继续裹在温暖的襁褓里歌唱了——这个群体中年龄最长的已经二十八岁了,二十八是什么个概念呢?就是一只脚已经伸进“三张”的门槛儿里了,所谓“人过三十天过午”,“人过三十不学艺”,这正是三十而立、为事业奋斗的艰苦卓绝的阶段;这个群体中年龄最小的目前还只有十九岁,刚刚走过花季雨季,身上的衣服鞋袜还没干,所以他们继续呆在“象牙塔”熔炉里烘烤,当然他们已经不再是懵懂无知的少年,踏入社会追求人生是马上就要面临的现实问题。
借着二OO八奥运契机,“八零后”出现了结婚潮,新娘子兴高采烈地穿上了婚纱叫起了老公,可叫人揪心的是,随之而来的还有猝不及防的超高离婚率。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谈起这事儿连连摇头:“这帮孩子也不知道心里都想些啥,结婚的时候喜气洋洋,离婚的时候居然也笑眯眯!”对此,“八零后”轻描淡写的解释是当双方感情破裂,离婚是对彼此的一种心灵解脱。
我认识这么一对“八零后”小夫妻,俩人“来电”仨月就结婚了,双方父母拿钱给他们买了房购了车,加上他俩月入七千多,按理说日子也算过得去。谁能料到,结婚不到半年,这俩人就把日子过得一塌糊涂,日常事务互相推诿就不说了(饭没人做,一起下饭店;衣服没人洗,拿出去干洗;卫生无人打扫,干脆请小时工……),因为朝夕相处彼此缺点暴露动不动就为小事而争吵最后甚至大打出手,双方的开场白通常是这样的:“我怎么遇到了你这样的人?!”“你以为你真是因为爱我才住在这里?”冷眼旁观,觉得这俩人的关系还不如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他们是夫妻吗?仇人相见也不过如此。如果说这场婚姻是因为双方了解不够草率结合埋下了祸根,导致婚后不适应,那么下面这对夫妻的遭遇恰恰说明了“八零后”中的一部分不懂婚姻,不懂得珍惜幸福生活。
他们是我的朋友,M在出版社上班,H从事“美琳凯”化妆品推销工作,俩人恋爱谈了七年,彼此的脾气、爱好已经熟捻于胸,按理说这样的婚姻上帝都应该祝福,有情人终成眷属嘛!可始料未及的是,恋爱七年万事和谐,婚后不久M居然就跟一个作者发展成了不道德男女关系。“离婚就离婚,谁没谁还活不成了咋的?”H想起M对自己不忠,就火冒三丈。这俩人头天大吵一架,第二天直接去领绿本了,至于财产分割,也是各拿各的东西,不像其他年龄的人离婚时纠缠不清。
“八零后”年轻而又稚嫩的婚姻还没有经历生活与时间的考验,幸福与否难有定论,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责任感的增强,那时的“八零后”对于婚姻的看法又当不同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