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薪1万2,奶妈仍不好请

(2008-10-03 12:47:09)
标签:

奶妈

奶农

月薪

问责官员

无良

情感

说“伊利”和“蒙牛”此刻在热锅上烤也不为过,再牛B的危机公关,两年之内挽回不了涉及“毒奶风波”乳业品牌的损失,这种损失不仅仅体现在销量和赢收层面上,对于国产品牌与企业公民的道德质疑才是致命伤,而这些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信心。所谓自作孽不可活,如果不是因为很多嗷嗷待哺的产业工人,这些企业也许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

中国民众消费能力普遍不高,而且爱贪点小便宜,看在“光明”10块/箱、“伊利”15块/箱的出血价上,还是会买一箱两箱。可你老这么玩价格战,企业还要不要利润?上下游几十万从业者还吃不吃饭?降价吸引消费者,只是短期内一个拙劣的手段,治标不治本,而从消费者一进超市就问“三元”在哪这种情形看,可能连标都治不了。

相关乳业品牌、中央及地方政府已经全面启动了应急方案,政府一方面表示要铁碗查究、决不姑息,问责这种制度本来不错,可是问谁的责?政府问责官员,官员问责企业,企业问责奶农,奶农还可以把责任推卸给奶牛,奶牛难道可以说“草”?!下去几个官员、逮捕几个人也是权宜之计,只能缓解老百姓心中积存的愤懑。如果改变不了无良企业、无良公民突破道德底线、惟利是图、侥幸得逞的局面,今天出问题的是牛奶,明天捅娄子的不知道是什么?矿泉水?绿茶?还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药品?

孩子没奶不行,这个理儿谁都懂,吃出问题来,谁都不落忍。为了下一代健康,条件差的也得硬着头皮买进口品牌的奶粉,尽管对于他们的家境而言,这是一笔非常沉重的负担,可总比吃出人命强;条件好的人想出来一个更绝的方法——请奶妈!

从人体里流出的奶水,如无传染性疾病,一般情况下,应是健康、自然、甘甜的,这是上等的婴儿“口粮”,可是奶妈不好请啊,谁忍心搁下自己的孩子不奶,来喂养你的孩子?话虽这么说,可利动人心啊,据说深圳奶妈月薪达到一万二以上,真是让人瞠目咂舌,难怪真有奶妈们上岗了。一个为了孩子的健康与生命,一个为了全家的幸福与安康——这都是一种妥协!

奶妈工钱虽不菲,却是一个辛酸的职业。当奶妈的乳头含在别人家孩子的嘴里,她自个儿的孩子正在喝着廉价的奶粉。端着手中的饭碗,忍不住感叹:当我们连吃喝都开始惴惴然,安全感从何谈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