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视觉/图片 |
再见亲爱的战友
那5年,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兄弟般的战友,并最终也被战友们送别军营。
我的送别,是从懵懂少年到饱经风霜的老兵,
我是冬天离开家乡的,少年,对远离亲人难以接受,哭的内涵和父母的哭是不一样的,儿行千里母担忧,而我只是有些不知所措的哭,后来车跑了好远了,看见了许许多多的和我一样的新兵汇集在一起,还有眼前未曾见过的地方,想家的事忘了,满脑子和满眼应付目不暇接的周遭。可那时候,父母的牵挂就似皮筋一样,开始随着我的远离被越牵越紧。
从新兵连到战斗连,是被做为屈指可数的训练尖子挑走的,在新兵连也不过2个多月,因为战斗连是所有战士梦寐以求的地方,所以提前离开新兵连是一种荣誉,和一起摸爬滚打的同年兵们告别,祝贺的话语冲淡了离别,况且在一个部队,大家将来见面的机会多,有可能还有曾经同班的战友将来能分在一个连队或班排,这样的离别,是从新兵走向合格军人的一步。
在战斗连,后来接我的指导员告诉我,他在几十个连队代表中先拔头筹的,并第一个选了我,说真的,他的选择没错,在战斗连,不到2个月,我接受训练的所有军事技能都超越了各班的班长,就是放到全师最强的连队我的多项技能也是最强的,并已是全师老兵议论的不一般的“新兵蛋子”。
当了一年的最强的士兵,后来被师里调到机关,做和训练场上完全不同的工作——新闻报道员,在部队这是令人羡慕的岗位,很多官兵觉得我弃武从文很可惜,我也留恋连队尘土飞扬的训练场,和肝胆相照的弟兄们,可是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5年里,我送了4茬老兵,每次都看到他们哭得难受得不得了,部队里,送人的人永远没有走的人那种体验,所以泪没那么多,因为走的人有足够的东西让他难以割舍:军人的称号、军营、战友、训练场、甚至那张硬板床,而送别的人,送的是少数人,除非特别特别亲的战友才抱头痛哭一场,走后就恢复平静,训练学习,一切如常。
5年了,部队要求我多留了两年,是我那时候义务兵从军的最长年限,接下来,要不留下提干,要不就离开,不幸的是,那时我所在的部队,不一定是最强的兵能提干,于是我选择了离开。
我离开时,兄前挂着让所有同年兵羡慕不已的二等功、三等功、优秀士兵4枚军功和奖章,送我的战友排了很长的队伍,还有通信连的可爱的女兵们,当我离开军营大门前,夹道欢送的数百名战友给了我最高的送别礼仪——军礼,那个时刻,很多战友泣不成声,我的泪水无法抑制,政治部主任派了车送我到接纳我的地方媒体报道,一路上几个小时的路程一直是我记忆里的空白,至今我不知道我哭的样子多狼狈。
这几次离别,其实是心理成熟的一个过程,这些离别的经历也成为今后独立于社会的可贵财富,人生有太多的分分合合,或暂时或永久的离别,每一次刻骨铭心的离别,其实就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情感迸发的触点,诠释着生命、亲情、友谊等等的可贵。
再见了战友!再见了老兵!无论在哪里,都是我们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