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005年)6月中旬,北京市社科院发布的《北京城区角落调查》指出,文物保护型角落大栅栏地区“已经成了典型的贫民窟”。
前门大栅栏地区,有常住居民57551人,人口密度大,其中60岁以上9914人,残疾963人,失业登记4427人,社会低保929户。
2003年6月《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开始实施,由于拆迁安置、费用补偿等种种原因,整体的改造进程进展缓慢。
社科院所指的“城区角落”主要是指在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城市管理相对薄弱的局部地区。其主要特点是环境脏乱、市政基础设施不足、危旧平房集中、管理相对薄弱、人口结构不合理等,居住生活在角落中的人主要是贫困居民、失地农民和流动人口。
于是这个很多很多年前曾经代表北京繁荣的地方,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变脸",不过这种"变"究竟能带来什么呢?是对北京原汁原味文化的呵护,还是抹去历史的印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