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娱人愚己
娱人愚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073
  • 关注人气:6,1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最新影评
加载中…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减法营销和克制营销的胜利

(2013-03-14 04:08:09)
标签:

影评

西游降魔篇

分类: 我的影视

《西游降魔篇》破12亿:  
  
如果你是一家初涉电影的菜鸟公司,且有人急于向你兜售所谓《西游·降魔篇》的成功圣经,那你可要小心了。从《西游·降魔篇》出品方和发行方兄弟反目等情节不难看出,《西游·降魔篇》丰收的同时,本身也是一个危机重重的项目。《西游·降魔篇》不过是用其华丽的数据与《泰囧》一道证明,中国观众疯狂而饥渴的娱乐消费。  
  
纵观整个华语影坛,此前最可能率先突破10亿大关的惟有华谊兄弟的《一九四二》。冯小刚经年累积的人气,加上他对国家重大苦难题材的成功消费,华谊兄弟《画皮2》7亿票房的光环,加上众多公知几乎自杀式的力挺,一度令人恍惚间认定这将是一部票房史上摧枯拉朽的电影。然而天不随某些人愿,不仅口碑被《少年派》全面压倒,连中小成本的《泰囧》都骑在了头上。  
  
《西游·降魔篇》的票房基础和《一九四二》颇为相似,同样是一位华语影坛最具人气的导演,同样在票房市场功勋卓著,所不用的是,这一次华谊兄弟学会了低调。与《一九四二》的加法营销相反,《西游·降魔篇》先期采取了减法营销。映前一直是概念预告片打天下,对影片中人物和角色信息一概屏蔽,直到上映前天几天的点映场,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猴哥不是周星驰。减法营销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有意为之,营造神秘感与悬念,一种是影片本身的质量问题,羞于早早示人。《西游·降魔篇》宣传方曾组织过一场3D版预告片观影,除了大圣背影和如来神掌毫无信息量可言,3D效果也令人大失所望。而且从比高集团与华谊签订的保底发行数据和分账方式也透露,最初出品方似乎信心不足。  
  
当《西游·降魔篇》最终撩开她的面纱,在舆论上惊起一滩鸥鹭。有人趋之若鹜顶礼膜拜,也有如叶大鹰导演者直呼:“看了《西游·降魔篇》,一部彻头彻尾的大垃圾,开篇就拿儿童被魔怪吃掉的情节造悬念……从头到尾一种被咯吱的感觉。不明白的是影评人们还打死吹捧成‘后现代’?真叫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被当成猴耍还替人吆喝。”《西游·降魔篇》不论立意还是制作上暴露出的毛病都是彻头彻尾的,说他是大垃圾者固然有其理据。客观而言,《西游·降魔篇》是一部有破有立,但毛病过多的电影。可怕的是之后关于影片好与烂的极端争议一度升级,而且完全偏离了艺术与批评的范畴,不少意见相左的好友在微博上恶语相向,甚至人身攻击。而这些都无形中成为《西游·降魔篇》票房的助力器。  
  
整体而言,《西游·降魔篇》并不是必然成功的电影,周星驰与冯小刚、姜文一样,不过只是暗藏贡献高票房作品的可能,而华谊兄弟也不过只是拥有刷新记录的潜质。《西游·降魔篇》票房上的成功,控制是其大成的最大利器。首先体现在其营销对舆论利用和导向上,有抓有放,且善于利用和挑拨话题,尤其是前期保密工作堪称一绝。如《西游·降魔篇》像《一九四二》早早投放大量宣传物料,叶大鹰一派的言论极有可能将誉美之词淹没,票房前景不堪设想。此外周星驰也都吸收了冯小刚和陆川此前的反面教训,未再出现自绝“钱途”的不当言论。  
  
【约稿请加QQ38379683 并注明“约稿+媒体名”;读者请加“老曾家”QQ群167743626】  
 2013年3月13日《京华时报》A34版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3-03/13/content_1974134.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