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单元整体教学践行“大语文”观

(2017-06-25 21:46:24)
分类: 论文案例

单元整体教学践行“大语文”观

  三年组   熊莉红

一、立足本位——关注一个联结点

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掌握一定的辩证法知识,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系统优化的原理等,当整体实现了内部优化后将产生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因此,教学者应确立整体观,运用整体性思维进行全局设计,在坚持整体性的基础上明确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确保系统各要素相互支持、促进,增强整体效果。即我们在教学一个新的单元时,先确定教学主题,围绕主题找到不同课文之间的联结点,再通过展示、深化和提炼这种联系,加强学生的整体印象。

(一)抓主题,在于一个“明”

教师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首先找出每篇课文的共同特点,即单元主题,开门见山告知学生,使学生了然于胸。接着教师根据每篇课文侧重点不同选出其中一个重要知识点来突破。立足知识点,讲清其中的规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最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去发挥、创造,从而由“学会”到“会学”,倾吐不同的感悟,收获别样的发现。《春的颂歌》展现了春天里美妙的景象,令人感受到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和活力。《风筝》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各式各样的风筝,更把风筝与理想联系在一起,风筝是理想的翅膀,让学生们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美丽的槐乡》感受五月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学习古诗《村居》,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春的颂歌》: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采取“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以春风为主线,按“地上——空中——水里”的顺序来写。第一自然段是总起,写春风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第五自然段是总结,概括地写春天令世界充满生趣和活力。教学时要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构段方式。《风筝》:这篇课文构思巧妙,把风筝与孩子们的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文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表达出了孩子们美好的愿望。课文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门风山直接点题。第二自然段写风筝是我们理想的翅膀,每个人的理想不同,扎出来的风筝也就不一样。第三自然段具体记叙了“我”和小强风筝的样子。第四自然段具体记叙了其他小朋友所扎风筝的样子。第五自然段简略地记叙了芳芳别具一格的风筝。最后一个自然段提示了课文的中心:我们放飞风筝就是在放飞理想,我们的理想将随着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重点句子,说清楚自己扎风筝的理由,初步了解课文的构段方式。总——分——总。《美丽的槐乡》:这篇课文以生动优美,清新流畅的语言描写美丽的五月槐乡。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许许多多的叠词,要注意结合上下文,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充分地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槐乡的景美人美以及对槐花的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促理解,在于一个“深”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教师通过提炼单元主题将每篇课文有机联系起来,既加深了学生的整体印象,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要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整理出来形成自己的素材库,在实际应用中加深感悟。《老师领进门》:本课作者用朴实,通俗,亲切的语言描绘了旧时教师的教学情景表达作者对老师的尊敬、热爱、感激之情。教学时从整篇课文入手,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弄清田老师的课与春雨润物的内在联系,体会到田老师教学有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最后再回归整体,落脚到课文最后一句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生难忘!”这句话的理解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之上进行,让学生明白培养人才比培养树木更困难,需要地时间更长。作者之所以能够成为作家,是因为田老师的悉心教育,所以“插柳之恩,终生难忘!”课后的第二题,要在学文中,逐步引导学生由点(田老师讲一首小诗,编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使我听得入迷)到面(每讲一课,都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等具体内容来体会田老师就这样将“我”领进“门”的。

《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语言清新,所举事例都浅显易懂,文章的结构也非常清楚。1-6自然希告诉我们为什么要珍惜时间,7——9自然段围绕着怎样珍惜时间和作者的感受写。但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年龄比较小,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比较困难,所以应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领悟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

《发愤立志》: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以两副对联的前后变化为主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讲述了苏东坡从恃才傲物,狂放不羁到发愤立志,虚心好学的转变。教学时以对联的不同之外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课后第二题“苏东坡为什么要重新写那副对联?”作为主线,抓住人物神态、语言的句子深入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明理。课文层次清晰,语言精练,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

(三)用教法,在于一个“新”

进行单元整体性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明确主题,另一方面也应考虑如何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将单元中课文的中心思想以歌曲或其他易于吸收的方式教给学生,使学生在“歌曲”中理解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构成知识体系。《小孩与大海》:本篇课文记叙的是孩子们在大海边的沙滩上戏水、玩耍的事,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表达了孩子们热爱大海、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语言精练,充满童真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抓住重点词句,在理解词勉励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并在课堂上充分地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孩子对大海的热爱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教学前老师如果能准备一些大海的录像片,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大海的资料,能激起学生的欲望,可以增加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海底世界》:这是一篇科普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文章的重点是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难点是学习作者是怎么样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教学时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最后一个自然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进行深入学习。

《躺在波浪上看书》:这是一篇游记,记叙“我”游览著名旅游胜地——死海所看到的景色以及亲身经历的趣事。文笔生动,语言流畅,感受逼真。教学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读懂课文:死海名字的来历、人能躺在波浪上看书的原因、在死海游泳的亲身感受。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想想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

二、搭建平台——确立一个延伸点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法不仅要突出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还要突出单元与单元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延伸,以形成统一连贯的知识体系。

(一)于比较时,学方法

单元整体教学并不会忽视每个单元之间的联系,也不会忽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关联性。理论知识只有经过现实的检验才能成为真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书本知识其实就是一种比较的过程,将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进行比较。不同单元主题之间也存在相互比较的过程,学生从这种比较过程中更加清晰地认识差异,进而利用差异。上文实例是以描述春天为主的,我们也可以描述其他季节为主的实例与之相比较,体会作者的不同心境和表现手法。《这个规矩不能有》:这篇短文是引用彭总的话语“这个规矩不能有”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阅读时要求学生了解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是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课后的第三题引导学生思考彭总为什么会生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总结他是个与民平等,不搞特殊化的人。

《一条大鱼》:这篇共13个自然段,教学时要重点体会描写汤姆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他的心理变化。父亲的言行要引导学生进行研读辩论,让学生明白遵守社会规定、规则是人人必须做到的,应该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诚实和信任》:这篇课文内容很简单,描写也很平实,主要通过人物对话让“诚实”的品质跃然纸上。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做到能将课文内容复述出来,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然后再分两部分来深入地学习。1-3自然段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在谁?作者是怎样做的?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作者不承担责任会有什么样的结局。4-11自然段是阅读的重点,老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抓住三次对话的重点来理解文章的重点“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宝贵”这句话。对比三年级上册的学习要求,明显就高了许多,特别是针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二)于实践时,用技巧

课本知识大多以理论形式存在,导致小学生难以真正吸收和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课本知识本质上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时应充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获得灵感,增强学生的临场感。走进第七单元的课文也就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就像一滴滴益智的甘露。《点金术》告诉我们一味地追求金钱会使你失去珍贵的东西,真正的幸福其实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它永远比金钱重要。《七色花》为人们带来了多么美好的意愿和期待,但只有像珍妮那样为别人着想,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当一群小红鱼和一条小黑鱼团结起来时,就连鲨鱼也会敬畏七分,这个《黑眼睛的大红鱼》的故事告诉我们身处困境,不要害怕,要勇敢面对,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

  古诗《牧童》形象鲜明的表现了郊野辽阔的景色和牧童自在快乐的生活。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感受童话世界的精彩,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于评估时,增了解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视野也变得越来越宽阔,尤其是当下的少年儿童,他们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越老越多,较早地获取到了各种新知识、新理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首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第六单元——观察与思考

这一单元既有科学家的发现,又有同龄人的探索;既有科学精神的揭示,又有自我探索发现意识的培养。《第一朵杏花》就是通过故事的叙述表现了科学家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科利亚的木匣》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处处皆学问》一文向学生渗透一种研究、发现的意识,揭示了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敏于发现,勤于思考,才能从中有所感悟。

总之,单元整体教学概念的提出不仅重视课本知识的延伸,还将视角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加强对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发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生活化理解,增强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要实现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有机融合还需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深刻践行“大语文”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