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13、巧手制作
(2014-09-26 00:36:17)分类: 经典教案 |
课题:13、巧手制作
活动目的:
2、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帮助学生认识常见废旧物品的主要成分。
活动准备:
工具:剪刀、美工刀、钳子等
4、已制作完成的作品。
活动内容与方法:
1、建“巧手作坊”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筹建巧手作坊。有条件的学校在劳技室开辟一角,无条件的学校在教室内开辟一角,作为巧手作坊。作坊内分三个区:作品展示区、用于展示师生制作的的作品;材料工具区,存放学生制作活动所需要的原材料工具。原材料和工具由学生寻找和收集(以废塑料为主,可收集多种、各类废旧物品);设计制作区,是学生动手实践鄂地方。
2、利用酸奶瓶制作无动力车模
指导学生看图利用酸奶瓶制作无动力车模。要求按图制作完成。
所用材料和工具:酸奶瓶1个,轴2根、轮4个,吸管1根,双面胶1段,剪刀或美工刀1把。
3、无动力车模比赛
车模做完,就可以进行比赛。比赛之前,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比赛规则。由于是无动力车模,比赛可采用从斜面上滑下的方式,比谁的车模滑得快、滑得远。先进行小组比赛,小组胜出比赛的车模,再到全班进行比赛,决出冠亚军。
每一次比赛结束,可由学生对自己的车模进行改造,最后全班一起讨论、分析车滑得快、滑得远的原因。
二、拓展与延伸:作坊里面搞创作
展示作坊内的作品,让学生议一议,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用处?
学生用书中展示所有花盆、小猪等作品都是废旧等作品都是用废旧的塑料制作的。教师在活动在活动之前可制作一些其它材料(纸绳布等)的作品,在课上展示,供学生了解其材料、用途,以及拓展学生的思路。
同时,引导学生利用作坊里的材料、工具进行设计制作,并做好的作品陈列在作坊内;同学们也可以互相交换作品,把作品的照片贴在记录本上,互相进行评比。
组织学生欣赏作品,并各自介绍自己的作品的名称以及创作设想,而后师生一起评议,并改进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