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潘石屹让穷人尴尬!

(2006-04-16 00:36:18)
分类: 独家言论

潘石屹让穷人尴尬!

  一到北京,我就选择它成为我北京事业的开始。建外SOHO的白色楼群,凭借着尽情开放的透明隐私,用其个性骄扬跋扈与含蓄内敛的数朝古都坚决对抗,不论其融合程度如何,但至少已经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群,它的叛逆迎合了今日大众不想安分守己的心态,解读了一个欲望的新都市。

潘石屹让穷人尴尬!

  一束束的地上白光朝天冲射,照亮了夜晚的整条马路,偶然低头与白光对视,总会时不时地刺激着人的瞳孔。我不懂建筑评论家对其风格的诠释,只是觉得它的夜象着上海,拥挤而冷清,绚丽而落寞,一脸被误解的旧式家庭教师经常会出现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革命表情。

?/P>   今天偶然看到老潘写给任总的信,更觉得老潘的个人气质深刻地溶入他的SOHO,强调文化经营,强调品牌关注,强调市场运作……体现他打蛇打三寸的功力。他不赞成任总提出的划分穷人区和富人区的说法,巧妙运用了时下的“仇富”社会心态,以文化的角度推广自己的建筑,而且赢得大多数人的普遍审美情节,可谓入情入理,拨人心弦。

  穷人和富人,都有资格享受生活,可要如何享受呢?穷人的生活和富人的生活缘何差异如此之大?

  “大家的财富都差不了多少,今天有一些人的财富多了,是因为他们的机会好、年轻,赶上了好时候。”老潘对财富多的人的评价是如此的谦逊,但又如此的确定。“有一些人个人财富少一些,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机会不好;也有可能是产业升级把他所从事的行业淘汰了;或者是碰到困难,得了病;再或者是年纪大了;也有可能是正在成长、求学。”

  难道财富少的人就该有这么多理由而财富少吗?难道财富少的人不应该直面自己的问题所在,给自己恶狠狠地一鞭,使自己克服种种困难成为财富多的人吗?

  我没有直接惯以“富人”、“穷人”的说法,而是引用老潘“财富多的人”和“财富少的人”的说法,但在老潘之后的文字中却也发现,其实两者之间并无差别。

  穷人之所以穷,富人之所以富,绝对不是偶然!富人之所以富,与他们的努力是息息相关的,而穷人之所以穷,与他们的努力也是息息相关的。因为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看看许许多多的富人都曾经遭受过老潘所说财富少的人所遇到的困难,但他们还是成功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成千上万的穷人都不曾发生过老潘所说财富少的人所遇到的困难,可他们仍然还是穷人。这该怎么解释呢?

  一个人能够成功、能够成功财富多的人,并非上天注定,这一定是与自己后天的努力所不能分开的。但通过千百万100%、200%努力的人仍然失败的例子可以发现,努力并非与成功划上等号。

  一个人的努力要有目标性,这个目标并非想要成功、想要成为富人这样空泛的目标;也非想要成为CEO、想要成为决策者这样人人都有的梦想。这里所说的目标,指的是你到底适合做什么,你能够做什么?你能够做到什么?

  只有明确了这样的目标,你才能够成为所谓的富人,因为那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目标,而不是群体的目标。自可锐创立以来,一直坚持着给中国换脑的精神,用科学武装自己职业经营理念取代守株待兔式的所谓找到伯乐、贵人相助的传统价值观,虽然时至今日仍不能使每一个中国人都清醒地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但这使人在现代社会必然成功的不争事实已然让一个公司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一个人只有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才能更容易找到工作或者直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思想引导行动,如果思想是陈旧的,甚至我们还在用已经被“下岗”的父辈们的价值观来武装我们现代防身术,岂不是掩耳盗铃吗?明确目标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最终使自己成为所谓的富人。

  老潘的文章替穷人说了很多话,可建外SOHO究竟是富人区,还是穷人区?抑或是老潘所说的根本没有穷富划分。的确,建外SOHO的确是富人、穷人共存,可这就不算是穷富分区了吗?那些一天三班倒的清洁工人,那些日夜坚守的保安,有几个是住在建外SOHO里的?除此之外,包括很多公司内部的员工,又有多少是住在北京的近郊?

  老潘说穷富分区会浪费穷人太多的时间,会给城市增加交通压力和空气污染。可所谓的没有穷富分区的建外SOHO难道不是这样做的吗?那些清洁工人和保安能够住进这建外SOHO内吗?

  可无奈的是,国家需要清洁工人和保安。我对热爱这个岗位并且一直坚守在岗位上的职业人表示敬佩,我对不热爱这个岗位却又必须要坚守在岗位上的职业人表示可惜,如果换做另一份工作,可能会做得更好。

  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中国十三亿人口,可锐也只帮助了25,000名职业人获得了职业上的成功,我仍将永不停息地将毕生的精力用在中国职业生涯规划上,我仍将继续为真正改变国民经济现状而付出我所拥有的一切。可锐将陪伴着我,为中国人力资源事业的蓬勃发展而贡献力量。

  我不能再跟着节拍安慰那些穷人坐以待毙,而是希望他们能拍案而起,用理性和知性来武装自己,用更多的鞭策莫如建外SOHO来警醒自己。那确实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尴尬,但这根本没有关系。美国早就有哲人曾说过“父亲给你最智慧的礼物就是贫穷”,好在市场化的中国给了每个中国人咸鱼翻身的机会,在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市场里,我们都有一样无产阶级的起点。你能的,我也能,风水可以轮流转,就看你能还是我能?!

  当然愿赌服输,自古成败论英雄,别到时候诉苦,谁叫你不能呢?但永恒的将是我们在能与不能间磨练出闪亮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