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识在线"采访

(2005-12-24 19:52:35)
分类: 独家言论

如何向“爱”工作宣战

--卞秉彬

  在我担任人力资源总监以及做职业顾问的经历中,听过很多人诉说自己不喜欢当前的工作,想要放弃。然而,我却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发现,实际上他们中的很多人其个性和气质与他们的工作是非常匹配的,只是因为不能够承受工作压力,或是不能适应当前的职业环境,他们就误以为自己不适合或是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于是很不理智地结束当前的职业进程。这样的行为在我看来非常可惜,因为这对他们的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为什么我们不能“爱”工作?为什么我们要努力做到职业化?就是要避免上面所提到的不理性行为。职业的发展要求我们理性地对待工作中的一切相关元素,避免情绪化地解决问题今天你受领导批评了,就立刻感觉不开心;一听到公司要求加班加点就开始抱怨,这都是非职业化的表现。如果你能够从职业需求出发来理智地对待这些工作中的问题,你的职业生涯会大不相同。思维方式变了,你眼中的事实也就随之改变,你不会再有负面情绪,你会考虑的是:主管为什么对自己不满意,自己哪些方面还没做好?怎么样才能改进这些不足的地方以促进工作更好地进行?加班加点时,你会庆幸自己又多了一次提高职业竞争力,并更快向职业目标冲刺的良好机会。

  当然,努力在职业化进程中进化、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人格和气质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而且那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毕竟我们都有自己的习惯,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修改习惯是非常痛苦的。但是,根据职业需求来修正我们的职业习惯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它无论对我们的职业还是人生都是一种突破,所以,我们需要改变。另外,在工作中放弃我们惯性的感性认识也是极不容易的,即便是非常有智慧的人,也未必能在任何时候都建立起合理的理性,在理性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会习惯地加入感性的判断和行动,这是人的自然属性。那么,我们是不是就此放弃挑战?当然,放弃比挑战要方便得多,然而,如果你还期待自己在职业人生中获得成功,你就必须面对挑战。

   那么,究竟如何做到不“爱”工作、完成自己的职业进化呢?其实也是有一些方法可寻的。

  1、 向我开炮,享受“问题”。当我们在职业生涯的过程中遭遇到障碍时,应该感到庆幸,因为这正是自我挑战的机遇,我们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到潜移默化地自我提升。

  2、 “一分钟休克”,其实这也是享受“克制”的过程,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产生一些正面或负面情绪,这些都需要克制。不要以为自己很开心就是处在很好的工作状态,实际上,情绪兴奋的过程中我们很可能会“生产”不成熟、不理性的言行,所以,一旦自己进入较明显的“情绪状态”,最需要做的是让自己“一分钟休克”,在短暂的时间里给自己正确的心理暗示,让自己迅速恢复到理性的自我。

  3、 “10分钟思想日记”。每天睡前,我们可以记“10分钟思想日记”,将自己当日或近期处理工作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做一个盘点,想想有没有什么问题,或是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恰当,以后再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避免同样的错误,这其实是一种类似“忏悔”的方式,忏悔可以激发出更大的动力使我们做出改变,同时,这种“10分钟思想日记”的思考习惯也能够渐渐提高我们的领悟力。

  4、“30分钟交流”。多跟人交流也是了解和检查自我的一个比较便捷有效的方式,每天坚持跟周边的人做“30分钟交流”,利用跟朋友聚会、跟父母吃饭的时间听听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我们可以通过局外人的眼光来提升自我认知的成熟度。

  当然,每个人的职商基础不同,所以,即便有些人付出了努力,也未必能做到“职业化精英”,但是,在职业需求下所做的改变都会有助于我们降低职业风险。而且,作为职业人,我们是通过职业生活参与社会、与社会互动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由此我们确立社会角色,拥有社会身份和地位,可以说,职业是我们人生成长的载体,我们的职业人格、社会人格以及人生人格都是在职场环境中形成的。而向“爱”工作宣战,其实也正是我们个人人格成长和建设的过程。职场就是我们成长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必须向职业化的最高境界努力进化,由此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和职业价值。

文章引用自:http://www.db66.com/content/content.asp?jlbh=30408500001061&purl=http://www.db66.com/search/search.asp&ui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