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核战术”到“无核战术”,期待荷兰足球的二次革命

(2006-05-25 19:01:24)
分类: 06世界杯

因为三大名嘴在唠嗑我喜欢的荷兰,所以特地多看了几眼昨晚的“三味聊斋”。在他们的眼里,荷兰足球是世界杯的色标,世界杯的舞台因为荷兰而多彩。总觉得这多少把荷兰足球之美刻画的有些虚弱,不够狞厉。所以今天起来又特地给黄健翔打去电话跟他侃荷兰。健翔说他其实对荷兰文化的感受颇深,那根本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民族,行走在路上的方式恣意汪洋,所以一定程度上,荷兰人是世界人的标准,荷兰足球也是世界足球的标准。这样的说法才让我这个荷迷饶了他。

说到荷兰足球,自然要说到“全攻全守”,说到克鲁伊夫,说到三剑客。但是历史既是用来缅怀的,也是用来埋葬的。窃以为,荷兰足球并不需要过去的辉煌给养。荷兰足球从来不缺天才。从1974到今天,米歇尔斯的风骨催生了一片茂密的森林,而林中永远都不缺少欢唱的鸟,他们总会在某个时候飞抵我们的神经末梢。

“如果不能赢的漂亮,不如不赢”这是米歇尔斯给予荷兰足球的座右铭,当然也成了他的墓志铭。宁愿去死——荷兰足球太骄傲了,在功利横行的今天,荷兰足球孤独的活在世界的彼岸,接受芸芸众生的朝拜。所以,我断言,德国之夏,巴斯腾依然不能逃离悲情。我们最乐意见到的结果应该是他们在半决赛这样的时刻,在与巴西或阿根廷这样的球队的碰撞中,燃烧!然后死于点球,象夏花一样绚烂的逝去。这几乎是一条1974年就决定的无法改变的轨迹,荷兰人总用世界杯足球诠释他们的快乐——最让人乐于接受的沮丧。

关于这届荷兰队,一个通常的论调是缺乏巨星,也就缺乏了横扫千军的能力和气质。其实,这也许是上天给予巴斯腾改变历史的一个契机。

1974年以克鲁伊夫为核心主创的“核战术”是荷兰人献给人类足球的一次伟大革命。其展现的全攻全守战术被视为足球技战术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其后的30年,荷兰足球都贴着“克氏商标”在踽踽而行,从另一个角度说,克鲁伊夫的足球一直笼罩着荷兰足球。所以,一定程度上,荷兰足球想拥有明天,就必须走出克鲁伊夫甚至三剑客的阴影。

既然没有了绝对巨星,找不出绝对核心,巴斯腾为什么不能就此实现荷兰足球的二次革命——从“核战术”到“无核战术”,或者到“多核战术”,在现代足球中,也许以“无核”为表象的“多核”更能让对手无所适从。而这种随性更能体现荷兰人的个性。无论是时时妙笔生花的范德法特,还是剑走偏锋的边路奇才罗本和范佩西,都具备在某一时间、某一区域成为小核的能力。荷兰人的天性和才情决定了他们可以在绿茵的每一根草尖上舞蹈,瞬间的裂变和聚合催生的能量应该是这种新战术最有力的武器,似六脉神剑,时有时无;又不似六脉神剑,因为多核,此无则彼有。

巴斯腾绝对无法在成绩上超越历史,但是可以从骨子里穿越历史。这样的穿越,从“核战术”到“无核战术”,依然的全攻全守,不是对米歇尔斯足球体系的否定,而是最好的承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