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太多人在妥协了,你真的不觉得,应该较下劲吗?

(2015-12-27 21:49:33)
分类: 评头论足
看电影的前五分钟,我的脑子里浮现出三部小说或者影视剧。

第一部是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讲述了一群大院子弟每年无所事事,释放着青春荷尔蒙的故事。
【电影】太多人在妥协了,你真的不觉得,应该较下劲吗?
第二部是都梁写的《血色浪漫》,后来拍成了电视剧,同样讲述了一群大院子弟什刹海茬架、拍婆子的故事。
【电影】太多人在妥协了,你真的不觉得,应该较下劲吗?
第三部是叶京导演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将大院子弟以及北京城顽主们的故事刻画地更为深刻。
【电影】太多人在妥协了,你真的不觉得,应该较下劲吗?
在我看来,当刘忆苦、钟跃民或者方言到了五六十岁,如果混得不太好,大体都会和六爷一样,虽然生活落寞,但依旧保持着当年他们遵守的所谓“规矩”,跟生活较着劲。

而《老炮儿》讲述的就是有关这帮父辈们的青春故事,曾经牛逼哄哄的岁月,抵不过日新月异的社会,如今现实的“没规矩”让曾经的“讲规矩”显得更为宝贵。所以,当六爷一个人来到修理厂,跟一帮孩子讲”江湖道义"的时候,六爷类似于古代侠士般的话语在一片笑声中显得既单薄又心酸。

时代变了,很多人已经不把“规矩”当回事了。

时代变了,父辈们的青春当然也就回不去了。

其实,这片就跟很多80后怀念青春的电影类似,当年我们单纯地只会写写情书,弹弹吉他,在校园里遵守着纯洁的浪漫,而现在的很多孩子几条微信,也许就能直奔日租房,滚床单就跟洗个澡那么简单。

矛盾也就在观念差异之间产生,而一边是遵守着“规矩”的父辈,一边是嘲笑“规矩“的新生代,对于传统的执念和遵守则让人满怀感动,无论社会怎样变,总有那么一群人依然守着最原始的那种“规矩”和“道义”,虽然拧巴,但他们觉着这样的较劲是需要的。

影片的最后,六爷穿着呢大衣,拿着日本军刀,只身一人赴会,长长的一个冰面,六爷执着向前,体力不支到底在冰面上,此时已是满头大汗,但他再次爬起,继续向前冲,甭管对面有多少人,讲好了茬架那就是茬架,说好了规矩那就是规矩,小飞站在另外一边,几颗泪珠掉落,他既为晓波有这样一个父亲而感到羡慕,也为一位父辈可以如此讲究感到动容,正如他在房间里说的:“以前我觉得这样的人只是在书上,但自从见到了您,我信了。”

在六爷的鼓舞之下,一帮五六十岁的大老爷们受到鼓舞,去他妈的,这都怂了多少年了,该为自己的青春祭奠一下了,于是,一拥而上,像极了古装片里,一群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在受到侵略时,一开始唯恐避之不及,但在一位大哥的带领下,面对千军万马,不顾一切,只身保卫家园。
【电影】太多人在妥协了,你真的不觉得,应该较下劲吗?
影片在这里截止,但后来的彩蛋告诉我们,他们肯定因为打架斗殴,被拘留了,但一群人从看守所出来,并没有太多的悔意,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对他们而言,能够在有生之年,为了所谓的“规矩”,为了他们的曾经,为了他们的青春,这样也算是无悔了。

《老炮儿》用这样一种方式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也讲述了代际间的无奈,只是,回忆可以一直回忆,而这种无奈却已经无法改变,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很多东西都在变,我们经常都可以听到父辈母辈们说,“我们曾经如何如何”、“我们那个时候怎样怎样”,我们嘴里应着,心里却反抗着,很多人依旧我行我素,破坏着曾经建立的传统,忤逆着曾经形成的规矩。

面对着眼前的种种,我也有一种惶恐,作为一个80后,我所坚持的很多,其实在很多新生代看来貌似也已过时,我也在被90后、00后嘲笑,但不管怎样,那些关乎诚信,关乎礼貌,关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总是会有人去坚守的。也许,有人在时代变化下妥协了,冷漠了,但还有人,跟你较着劲。

有人说,跟这个社会较劲,有意思吗?有这时间不去做点别的更好?

但我觉得,有的时候,这样的较劲有意思,也有意义。该说还得说,该做还得做,要不然,这社会都成什么样了?

毕竟,太多人在妥协了,你真的不觉得,应该较下劲吗?
【电影】太多人在妥协了,你真的不觉得,应该较下劲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