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潜伏》大热,一时间电视荧屏卧底四起,特务、地下党等成为制片人和导演的大爱。但再怎么拍,谍战剧的经典在我的心里只有两部,一部是上面说的《潜伏》,一部就是两年之后的《黎明之前》,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丝丝入扣,层层递进,让人看过之后,为之大爽,而在历史大背景下的人物命运则让观众陷入深思,感动之余自然想着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


《黎明之前》播出一年以后,又有一部谍战剧,就是张嘉译主演的《借枪》,虽然也不错,但却没有上两部来得爽,之后,谍战剧温度下降,直到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关于抗日题材的电视剧又多了起来,自然,谍战剧又有了生存的空间,《伪装者》横空出世。

但《伪装者》的大热并不来源于他的电视剧类型,更多的则在于演员,在于服装造型,在于整个电视剧的品质,后知后觉的我,在大家看该出品方另外一部片《琅琊榜》的时候,执着地选择了《伪装者》,花了快三周的时间,完整地看完了48集电视剧。
印象中,自从真人秀充斥荧屏的时候,我就没有好好地看过一部电视剧了,作为国产剧爱好者的我,都快脱离时代了,终于,这部片还是吸引了我。
上半年,我去大连参加企业文化培训,《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编剧郝岩和我们交流了一个多小时,恰逢“翔嫂”葛天“裤裆藏雷”事件爆发,提问环节,我就问了郝岩老师一个问题,我说怎么保证电视剧好看,又不雷人,郝岩老师大致回答了一下,后来也表达了一些小小的无奈,比如他的这部《王大花》,本身的设置王大花好像没有那么快学会这么多技能,但为了电视剧好看,还是让王大花超出常理地成为了一个各方面技能快速GET的高手,也许,在编剧和制片之间,本身就有很多矛盾,免不了就出现一些雷人情节,即便不雷人,总还是会有一些超出常理的细节,观众看完,爽是爽了,但看过之后不免也要问,咱抗战方不免太厉害了吧。

《伪装者》其实也存在这个问题,这也就是我题目说的,游走在雷剧和神剧之间。
此片作为谍战剧,自然是合格的,部分情节方面甚至有超越上述经典谍战剧的部分,因为,主演明楼除了常有的两重身份外,还有一重身份,当最后的谜底慢慢揭开,不仅明楼奔溃,相信很多观众也奔溃了,作为饰演明楼的靳东,每重身份的演绎堪称完美,不少观众妥妥地成了靳东的脑残粉,即便是跟班明诚,扮演者王凯也因此成为当红小生,反倒是胡歌,因为角色的关系,里面的身份相对淡薄,更多的是完成任务时出场耍帅,没有太多的演技发挥,没有梅长苏演得让人信服;除了情节和演员,还有的就是这些人的服装,山影最近的每部剧都做的很精致,演员们的服装让人觉得,民国的大衣、西装也太帅了,里面的正反派就没有什么邋里邋遢的,体现了制片方处女座的情结,这点,《琅琊榜》体现的更为明显。

上面是《伪装者》神的地方,这些因素促成了一部神剧的诞生,确实好看、养眼。但,《伪装者》雷的地方其实也不少,我简单说说一二。
1、女主不死光环。《伪装者》的女主角是程锦云,第一次出场是明台计划炸毁“樱花号”列车那次场景,代表军统的明台和代表我党的程小姐在火车上相遇,为了共同的目标开始合作,一场混乱之后两人逃脱,然后开始暗生情愫。之后,两人多次有过任务合作,但每次合作都是两人几乎顺利完成,没有太多损伤,如果说明台在军统锻炼过,有着不错的身手和枪法,但这位程小姐,我是怎么也无法相信,她也是个“武林高手”。如果把于曼丽和程锦云放一起,大家会觉得谁身手好,自然是于曼丽,前者英姿飒爽,后者看似就柔弱了许多,但没办法,谁让她是女主呢,女主是不能死的,无论任务多复杂,她都能轻松化险为夷。

2、特工情商感人。依旧说回女主,女主作为我党地下党人员,不遵守组织纪律,擅自和国军军统特工产生感情也就罢了。在营救囚犯一集,两党合作救出了几乎所有人,救出了理应赶紧撤离,毕竟敌众我寡,女主此时发现,一个小孩没有在,于是擅自决定前往营救。且不说,敌人正在赶来,这是自投罗网,即便是找,也得寻找一些方式,但我们的女主不是,在树林里大声呼喊,生怕日本人听不到,男主明台这个时候也突然情商下降,显然不像是军统带出来的特工精英,不仅不劝阻女主,还和她一起奔波。这种情节之下,两位依旧无敌附身,想必观众看完这集就无语了。

3、感情转换突兀。此剧有两段感情,一段是明台和程锦云和于曼丽之间的三角恋,一段是明楼和汪曼春的。先说第一段,在军统的时候,显然明台已经对于曼丽有了好感,两个人感情的发生很自然,因为于曼丽的身世,明台有了同情,然后为了营救她,主动回到军统。来到上海后,两人合作亲密无间,怎么都是天生的一对,因为列车的一段,明台突然对一个毫不了解的友方特工产生好感,无论于曼丽如何表白,如何努力,都抵不过明台对程小姐的一往情深。而为了表达明台对程锦云的感情深化,情节里安排了一段夜晚邂逅,然后在大街上追逐嬉戏,制片方陷入了偶像剧烂情节的怪圈,以为这样就过渡自然了,且不知观众越看越尴尬,也许还有一个原因是程锦云扮演者的演技问题吧,至少到最后,我都无法接受,也猜不透,高傲的明台,为啥会看上一个情商一般,智商一般,相貌一般的友方女特工。另外一段是明楼和汪曼春,此剧前面将近四十多集,都表达了汪曼春对师哥明楼的迷恋,无论明楼怎么做,汪曼春都觉得是对的,杀人成魔的汪曼春一旦碰到明楼,只需明楼三言两语,就顿时没了气势,当我还在觉得最后,会因为如此的情感而导致汪曼春可怜死去的时候,剧情突变,仅仅因为汪曼春被抓,没有特殊的证据,没有明楼的对峙,汪曼春马上就可以悟出明楼在骗她,随后将之前的感情可以抛得一干二净,曾经的那些爱一下子变成了恨,人说爱得越深,恨得越深,但这恨来得未免太快了点,好歹得安排一个情节,让两个人对峙一下,弄清楚一下,包括最后汪曼春的死也不够惨烈,要我,就应该安排一场因为一种感情而死去的桥段,这样,前面的感情铺垫才有意义,否则,汪曼春和明楼之前的无数暧昧和情感有啥意义呢?


因为上述情节,《伪装者》其实又陷入了某些雷剧的怪圈,让人心生遗憾。但好在明家三兄弟的演技和颜值驳回了一些颜面,也让该剧大火,其实在我看来《琅琊榜》的大热也让部分观众也去回看了《伪装者》,这种种的机缘巧合有的时候就是一种运气,包括后来的《大好时光》和《他来了请闭眼》,也是在延续这种温度。
所以说,好剧来之不易,要达到《潜伏》和《黎明之前》的高度,其实还有很多路好走,但人说,《琅琊榜》绝对比《伪装者》好看,所以,擦擦手,开始《琅琊榜》之旅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