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已经八年,曾经的校园风云已经离我越来越远,有的时候会不时翻起曾经写过的博客文章,多有怀念大学生活的散文,而诸多文章中,有一个内容被我多次提起,那就是辩论。
辩论是我大学生活中很大的一块内容,我校每年会举办一届由各院系参加的辩论赛,取“启青春之智,鸣心中之声”之意,组织者演讲协会将其命名为“启鸣杯”,这个比赛不亚于每年的足球赛、篮球赛甚至于运动会,各大院系摩拳擦掌,唇枪舌战,传统强队更是将其作为一个很大的荣誉拼尽全力争夺。
就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启鸣记忆——送给我喜爱的辩论赛》,现在回顾,文笔自然是青涩的的,但用这篇文章记录了四年的辩论时光,却又是无限感慨的。
很有幸能在大学时期和辩论结缘,观看了四年的比赛,从观众到领导再到评委,感受其中;很高兴结识了一帮在辩论赛场上驰骋的精英,每次碰到这帮人,有一种敬畏感,他们不仅是辩论者,同样又是思考者;很感慨因为辩论还和我院的几位成为了一生的朋友,也许他们都以淡忘,但,我依然记得。
演讲协会的朋友每次组织完比赛吃饭喝酒,关于辩论总会提起一个词汇,叫做“辩论常青”,他们将这个成语奉若神明,仿佛就是辩论者的图腾。而当年我校的孙书记也说过一句话,叫做“辩论是思考者的胜利”,也常常被一群爱好者奉为经典。我对这个词和这句话的理解就是,辩论不仅让人深入思考,更让人能够包容不同的观点,因此,辩论者永远年青,而辩论这个形式也将长久不衰。
所以,大学四年,有的时候即便不是在辩论场上,朋友聊天、室友卧谈,大家都能抛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深夜里不断碰撞火花,思考人生,也许,这就是另外一种辩论,另外一种启迪智慧的方式。所以我单纯地希望,能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碰撞观点,理清思路,明晰方向。
只是很可惜,八年多过去,说话常有,而辩论不常有。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在一个成熟的环境工作,大家非常明白的一点就是,安安心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有太多的自己的想法,甚至于当有人,尤其是上司与你的观点不一致时,最好闭紧你的嘴巴,听清指令,然后以最高的效率将事情做完,顺从和迎合很多时候成为了我们人生的信条,也许,这就是现实中的生活,曾经的校园风云那只是人生中美好的一瞬罢了。
我有的时候也不想做一个完全的迎合者,为此也充当了不少的靶子,但即便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棱角也是越来越少,在很多人眼里,我也变得世故和圆滑,听到某些观点,我很想上去与之辩论,但话到嘴边也咽了下去,最终归于平静,偏安于小小的角落,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既然生活中无法再有辩论的身影,那么在荧屏上可否多看到一些呢?
十多年前有国辩,就是国际大专辩论赛,几场知名的比赛和几个知名的选手都历历在目,多年过去,也许是节目太多,有的时候也忽略了,好像07年以后就没有再看过,直到有一天,友人提醒我说,你可以去看《奇葩说》了。
《奇葩说》?这是个嘛玩意儿?
爱奇艺自制节目,我向来对网络视频运营商的自制节目没有太多好感,多以情色话题为诱饵,没有太多的含金量,但既然友人推荐,自然是看了一集海选,我去,这都是些什么人啊?为了引起关注度,什么人都请来了,乱七八糟,打算看一集就不想看了,但直到有一天,《三联生活周刊》做了一期专题——声音的生意,介绍了最近较火的几档脱口秀节目,什么高晓松的,金星的,王自健的,然后有一篇专门介绍《奇葩说》,题目叫做“奇葩在说”,看完之后,我就决定继续追这个节目,因为,这个说话类节目已经吸引我了。
整个春节,看完了所有的第一季视频,不得不说,这是个高水平节目,不亚于任何一档电视台制作的节目,真的非常好看。
于我而言,最大的兴趣莫过于,这其实就是一个辩论类的节目,正方双方各持观点,一个小时你来我往,立论、驳斥,思维的火花在里面碰撞,很多话题看似无厘头,但也将我带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而这个节目最大的意义还在于,大家无所顾忌,尺度比电视台播放的辩论放得更开,也更能感受到说话的魅力,就像我上面说的,不仅仅可以看到大家对辩题的思考,更可以看到,其实很多观点都是可以存在的,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应该用更为宽容的心态去包容不同的观点。所以,蔡康永和高晓松作为两队的队长,从来没有怒气冲冲地指责对方,而是用各自的角度亮明观点予以阐述,这让我们看到了辩者和说者应有的风范,而马东作为主持人,更是看到了一个智者的风范,不仅善于插科打诨,而且能够将气氛控制住。“马晓康”三位明星,很多时候又不是明星,他们作为一个长者,有的时候在引导一种价值观,当很多时候,辩论出现偏颇的时候,他们会从社会应该倡导的价值观角度予以阐述,让人突然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可以说,这三位的存在使得节目增色太多,高晓松博学多才,蔡康永娓娓道来,而马东则引导话题,让人真正体会到思考的艺术和美感。
而诸多选手中,最为突出的自然是马薇薇,第一眼看到马薇薇的时候已经不认识了,后来才发现,其原来就是2003年国辩总决赛中山大学的选手,那个喜爱吃“喉糖”的“温柔一刀”。而《奇葩说》的教练原来就是2003年最佳辩手黄执中和2001年最佳辩手胡渐彪。原来多年过去,这些人早就在一个圈子里混,估计这节目开播,也是在辩论界找寻了一帮精英,才给了我们这群辩论爱好者一些宽慰。所以当有一期,刺客团是黄执中、胡渐彪等人对抗马薇薇等奇葩五强时,让人再次感觉回到了十多年前的国辩,酣畅淋漓,大呼痛快。
节目播完的时候,多多少少有点伤感,决赛时,可爱的如晶宝贝语塞,而马薇薇最后的关于“虚伪是邪恶之于善良最后的致敬”的立论让人觉得,这真的是优秀的辩者应有的感觉,作为同龄人,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很多人知道,我很喜欢看综艺节目,现在节目那么多,已经很少会有一个节目让我如此沉浸,只能说,对于辩论的喜爱和多年没有感受辩论后对辩论的怀念,让我一下子对《奇葩说》这个类辩论节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然,我们在现实中不可能像这些选手这样口无遮拦,无所顾忌,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就是很“虚伪”地活着,但就像最后的一个辩题,“虚伪是好事吗?”,也许,很多时候,他就是一件好事吧。
当然,这仅仅是个节目,不要沉浸太久,对于自己,有的时候应该多从几个角度考虑问题,而思考应该是不能停止的,辩论时思考的胜利,没有思考,何来辩论,至于很多时候,提出不同观点造成的误会,那又有何妨呢,马东说了,“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