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步之遥》,看懂一点是一点

(2014-12-22 20:57:13)

    看完电影,你问我看没看懂。

    我说看懂,那是我装逼。

    我说没看懂,那也是扯淡。

    我只能说,懂了一些些而已。

    但就算懂那么一些些,那又怎样,看懂一点是一点,总比那些看起来明显是烂片的电影好。

    至少,我不认为它是一部烂片,光那些影像,光那些台词,就足以让我觉得值回票价。

    都说姜文是一个任性的人,就是那股任性,既让人羡慕,又让人嫉妒,也难免有人恨。

    为什么,因为,你我,都做不到那股子任性。

    所以,羡慕也好,嫉妒也罢,只是一种态度,于我而言,更多的是用心观赏。

    对于姜文,对于他演的戏,我更愿意看他导的戏,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鬼子来了》,从《太阳照常升起》都《让子弹飞》,而我观影的顺序却是,《太阳照常升起》《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让子弹飞》。

    也许有点不幸,第一部就是当年惨遭票房滑坡,很多人抱怨看不懂的《太阳照常升起》。

    2007年,《太阳照常升起》上映的时候,我24岁,看完之后,似懂非懂,尝试着写了一篇影评——《太阳照常升起,姜文是否继续》,将我的理解叙说了一番,影片的最后,周韵抱着孩子朝着远方大喊,我想,人就是像这个女人和这个孩子一样,都是需要希望的吧,就像远方的太阳,不管世事如何,总得照常升起。

    而对于姜文的评论,我这样写道“姜文显然有勇气,也有魄力,或者说,他还在思考,还在继续”,多年后回看,应该也是印证了我说的,姜文的确有勇气,有魄力,当然,他也在思考。

    当年,这部似懂非懂的片开启了我对姜文电影的关注,在看了《鬼子来了》之后沦为脑残粉,乃至2010年的那个冬天,万达影城零点首映,我约上三个好友,驱车前往,伴随着久石让的音乐,嗨了两个小时,第二天晚上,继续和部门同事一起,再看了一遍,后四川话版本在网上出现,躲在被子里又激动了两个小时。

    也许当年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因为《让子弹飞》将姜文再一次推上神坛,乃至这次《一步之遥》出来,很多人寄予了厚望。

    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又有视觉化的风格,又有娱乐化的台词,又有清晰化的逻辑,又有看过后的思考,只是这一次,虽然依然看到了视觉化的风格,但却没看到娱乐化的台词,看到了可能有的思考,却没看到清晰化的故事,乃至,吐槽满天飞,抛砖一箩筐。

    我倒是觉得,一个似懂非懂的故事,也许更能让人引起不断地兴趣。

    比如我,因为似懂非懂,搜罗了一番,知道了《闫瑞生案》,知道了“卢米埃尔”,知道了《火车进站》,知道了《园丁浇水》,当然还有一些未知的,等待继续去挖掘。

    整个故事个人觉得还算通畅

    我看到的更多是一个男人(马走日)在爱情面前的无奈。

    想爱不敢爱,想走不敢走,无论面对完颜英,还是面对武六,都是如此。

    马走日虽然是个大冒险家,骨子里充满了无奈,他神通广大,却最终跌入囚笼。

    我还看到了一个男人(项飞田)在社会中的现实。

    面对昔日好友,面对救命恩人,他顺应现实,就算没有证据,为了破案也是不择手段。

    还有的,就是那种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社会现状。

    王志文在里面说了一个寓言:“马走日和婴儿的脸在一起说明他慈祥,和光屁股的女人脸在一起说明他耍流氓”,这种蒙太奇的解读在如今社会也是各处存在,多少人因为一张图片做了错误解读,多少因为一句话而另眼相待,没有太多人会理性思考,多少的从众曲解了多少的事实?

    其实,要继续看,看到的还有很多,片段式的台词中感悟一点,突然间的画面中看到一些。

    而这些,都靠各位自己解读罢了。

    也许,你看懂了这些,也许,我看懂了这些。

    那个神坛上的姜文在我看来并没有下来,我依然觉得他很牛逼。

    当大段的台词出现,当绚丽的画面出现,就连最后在风车前的那段大独白,我看了都很兴奋。

    也许,这就是姜文吧。

    你我而言,反正,看懂一点是一点咯。

《一步之遥》,看懂一点是一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