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半夜看完了整部《艋舺》,2个多小时的电影,最后发现导演是钮承泽,导演没有商业化,用自己的感觉拍了一部台湾剧情片,带有淡淡的人文气息。
《艋舺》在台湾上映后效果不错,观影者慎重,一度超越《阿凡达》,尽管导演说在美国上演也要超过《阿凡达》也许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可以预见的是,《艋舺》又让台湾人找回了一点点自信,就像当年的《海角七号》。
现如今,拍电影的越来越趋向商业化,就像台湾那个SB导演朱延平,我并不是人生攻击,只是他一次又一次地把观众当猴耍,完了圈一笔钱回去,这些导演已经失去了电影了最后的一点点底线,而有些,还在坚持,拍些本土化的东西,就像杜琪峰拍的电影永远带有港味一样,钮承泽的《艋舺》也带有浓浓的台湾味,为了拍这部电影,因为时间是1986-1987,因此导演不允许电影里出现任何这个年代以后的东西,同样一次又一次地重拍,亦或是在后期修掉某些能够穿帮的事物,于是,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了80年代一个纯正的台湾。
电影的故事讲得是黑帮少年故事,导演说只是在黑帮背景下少年的成长,但我看了以后,觉得还是一部黑帮片,但是拍黑帮片的痛处就在于结局,你是打算升华,打算说教,打算给人遐想还是打算拦腰截断,《艋舺》的整部电影从开头开始都挺吸引人,唯一让我觉得有点不妥的就是结局,在结局的时候,赵又廷饰演的蚊子和阮经天饰演的和尚在街头互相殴打刀刺,双双而亡,快要死的时候说了一番导演认为可以给人意义的话,比如:
蚊子:我不明白,我们明明是兄弟,为什么会这样?
和尚:因为这就是黑道,挡路者死。
蚊子:如果这就是黑道,那么我混的不是黑道,是友情。
蚊子:当我张开手的时候,你以为我要拥抱你,那个时候你也不是选择信任我了吗,那么,你混的也是友情。
说的有点雷人,但是我们还是放过他吧,毕竟用悟出这么一个道理,导演还是想通过当事人自己的表达,观众毕竟没有那么聪明,如果什么也不说,有些人又会说看不懂,那么还是说一下算了,说了也就说了,至少我们也知道了本片说的是一个什么东西了。
因为一根鸡腿,蚊子踏入黑道,五个年轻人结拜为兄弟,但兄弟不是那么好当的,街头斗殴谁都可以,但到了打打杀杀却并非那么容易,五人中被视为老大的那个人是个懦夫,最有大哥范的和尚却不得不为这个大哥做很多事,直到最后还对他说了一句:“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愚忠的和尚最后的命运可想而知,反倒是一开始看起来比较懦弱被拉进帮派的蚊子,到了最后看起来却是最有义气的,却不知道,他对老大老爸的感情也是一种愚忠,为了他兄弟互残,到了也不会是个好结果。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想台词说的,踏入黑道,不是亡命天涯,就是惨死街头,这就是他们的宿命,这就是导演告诉我们的。
当然,导演还不忘记加入小小的一个桥段,就是钮承泽演的那个外省老大,本来是要抢地盘的,最后发现蚊子是自己儿子,当然到最后,他没能保护住自己的儿子,我不知道,原本的剧本里关于这一段是否有演绎,但是从我看的这个全片来说,显得似乎有点多余,因为到最后这个插曲也没有个结果,最多,这个老大在街头蹲着,听着警察通缉蚊子,有点若有所思了吧。
片子中提起好多次“义气”,关于“义气”,很多男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梦,就算是一个英雄梦,一个兄弟梦,为了兄弟两肋插刀,为了哥们刀山火海,不知道谁说过,这种感情,女人永远无法了解,我们看过的片子已经有不少讲述这个友情,讲述这个义气,本片同样不例外,片子中虽然渲染兄弟情无非是街头斗殴,妓院把妹,澡堂洗澡等,但是我们总算是知道这份感情的,本来五个人是可以闯出一番天地的,尤其是用胶水搞陈汉典那个情节,应该是他们人生的转折,谁知道,那个老大是个懦夫,谁知道,有外省人要进来抢地盘,于是乎,情节变化,最终,兄弟反目。
片子中还有一句话:“风往哪个方向吹,草要往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以为自己是风,最后都遍体鳞伤,才发现我们都只是草”也许这句话也是对黑帮社会的最好的诠释,其实也不仅仅是黑帮,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奋斗是为了不让别人踩,越到上面,越是曾经以为不会被人踩了,却发现,踩你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永远都是草,做不了风,唯独可以让我们可以珍惜的,也许只有那份友情,那份发自心底,不会泯灭的兄弟情。
《艋舺》这片总体来说还不错,也许有很多炮灰挡在面前,使得该片还能够脱颖而出,而其中几个演员的表演,都是各有特色,比起香港,台湾的年轻男演员还是培养出了几个,尽管都是拍偶像剧出生的,但有那么多偶像,该片也没有拍成《偶像片》啊,呵呵。
我承认,我有标题党的嫌疑,但是抛开电影,光挑几个情节,里面的几个男人还真的够暧昧的,和尚和那个老大的暧昧自不用说,蚊子和和尚同样有点,都是帅哥,自然不能放过,自然在《康熙来了》中,小S又一次大发花痴,为了票房,赵又廷和阮经天还吻了起来,还真的是够彪悍的了。
最后,建议大家可以看一下,个人认为内地上映该片的几率是10%,即便上映,也得阉割,算了,内地的朋友还是下载高清版吧,虽然不道德,哈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