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赎罪》:关于救赎,关于爱情,关于嫉妒,关于战争

(2008-03-02 20:34:22)
标签:

娱乐

分类: 评头论足
    和想象中一样,这样的电影,影厅里人果然很少,这样也好,可以很安静地欣赏这部金球奖最佳剧情片,顺带欣赏奥斯卡的最佳配乐。
    这样的一部电影,其实表面上看非常简单,一个悲剧似的故事,起因不过是一个人的谎言,只是,影片用了一些不太一样的手法来表现,到最后才向大家揭示谜底,很多东西不过是小女孩布莱安妮的幻想,毕竟美好的结局只有在小说中才会有。
    回到家想了很多,想这个片名,想片子里的一些台词,想这个故事所要表现的内容。
    关于爱情
    同样一个悲剧似的爱情故事,主人公茜茜莉亚和罗比没有走到一起,究其原因,如果没有最后老年布莱安妮的讲述,很多人就把他归结于了这个13岁撒谎的小女孩,不管什么战争,不管什么地位,至少,在书房的那个激情瞬间告诉了我们,两个人是相爱的,而且在静谧小村庄里,美好的故事会继续下去,但是,布莱安妮的幻想、猜测和谎言毁掉了这一切。
    但是,如果抛开这些想想,两个人地位的差距,环境的不一,家人的阻挠,互相的不了解,性格上的差异也许都会毁掉这一切,如果没有这些,战争的残酷和未来的不确定性都会是两个人的考验。
    我似乎要推断两个人的爱情火花,也许就是茜茜莉亚下水捡花瓶然后跳出来的时候,让罗比感觉到,眼前的这个女人是性感的,是洒脱的,所以,他在写道歉信的时候才会说:“我幻想着,亲吻你那诱人的湿漉漉的‘阴部’(cunt)(这个词导致了布莱安妮的误会,影院里的字幕是‘隐蔽的地方’,可能一下子还难以理解,审片部门的悲哀啊)。”而西西莉亚对罗比的喜欢,也许也是看到眼前的这个男孩睿智、聪慧、帅气等,所以,当她看到那封拿错的信的时候,她也觉得无所谓。
    这样的爱情显然是不太可靠的,如果长此以往,很难知道会发生什么,但也正是由于后来两人的分别,导致思念越发深刻,也使得感情越发牢固,在我看来,两个人的感情是到五年后重逢那刻才逐渐升华的,西西莉亚拿出一张照片让罗比有个盼头,对他说“come back here, come back here,come back to me”,而罗比也不断重复着“find you, love you,marry you, and live without shame”。当罗比将要闭上眼睛,当西西莉亚在地下室躲避空难的时候,从他们的眼神都可以看出彼此的思念和爱意(当然,也有一种可能,这些场景也是布莱安妮的幻想,如果这样,那两人的感觉我们更加无法得知)。
    那我们暂且建立在,两人后来的故事不是布莱安妮虚构的,那么两人的爱情是深刻而牢固的,是让人感动的,只是,现实和命运捉弄了他们,但即便如此,好在西西莉亚在罗比被抓走的时候还表示信任他,爱他,五年后还记得他,两人的爱至死未变,那也算是另外一种幸福吧,所谓有过也就足够了。
 
    关于嫉妒
    悲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13年布莱安妮的嫉妒,一个13岁的小女孩,有了懵懂的性意识,有了最原始的爱意,面对眼前的罗比,她不顾性命跳下水,希望他来救自己,而后来她所看到的一些场景,湿漉漉的姐姐从水里跳上来,带有性描写的信件,书房里的做爱,加上她特有的想象力,在看到另外一个女孩躺在草地上的时候,固然联想到了罗比,她是自傲的(从排话剧可以看出来),她也是嫉妒的,她带有的最幼稚的原始想法就是,她得不到,也不希望别人得到,于是,罗比成了受害者。
    嫉妒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情感,我们信奉人性本善,但看到小孩子哇哇大哭,看到好的就想要,总是觉得嫉妒和贪婪是与生俱来的,13的小姑娘不知道太多的东西,这样的嫉妒心在成人来说是可耻的,但在13岁的小女孩来说似乎又有了理解之处,她做错什么了吗?是的,错了,不该如此肯定,但更错的是她不该爱上罗比,不该没有弄清事情真相就轻下判断。
 
    关于战争
    故事后段描写了战争,二战时期,德国和英法盟军的作战,为了保存实力,敦刻尔克大撤退,如果没有战争,也许罗比就可以和西西莉亚在一起,如果没有战争,两个人的都不会死,如果没有战争,布莱安妮的忏悔会来的更早(她看到巧克力商人的婚礼就明白了一切)。
    所以,我后来想到,影片看似在说一个小时候怀有嫉妒心的女孩因为毁掉一段美好爱情的忏悔和赎罪,更像是对战争的一种反思和讽刺,布莱安妮看到病床前那个死去的战士,就已经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但她依然把错误归罪在自己身上,这样反而让观众更加去想另外一个愿意,而忽略或者淡忘最起初的原因。
    战争是残酷的,也许比之于西西莉亚和罗比更加悲惨的爱情故事也会在战争中发生,有些人甚至爱的更深,甚至拥有非常美满的家庭,都因为战争而破坏,难道不比他们来的悲惨?
    敦刻尔克大撤退那个场景,片子用了一个很长的长镜头,没有切换,在战争面前,士兵们有谩骂的、打架的、无聊的、等待的、迷茫的、痛恨的、思念的,谁都不喜欢战争,战争只有带来伤痛,如果不反思战争,这些场景也变得无足轻重,但显然,导演把这部分作为了隐含的重点。
 
    关于救赎
    国外的故事和影片大都有这样一个内容,救赎,关于灵魂的救赎,在上帝面前忏悔,唱诗祷告,都是祈求上帝给自己原谅,人的一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赎罪,这和我们的哲学理念不同,我们信奉人性本善,人变坏是因为外界的因素,很少去考虑自身的因素,所以在以前的作品中,好的高大全,坏的丑恶傻(现在有点变化,但比起国外的作品,还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的不同)。
    正是因为这样的哲学理念,布莱安妮最后采取了写出事情真相,并编织了一个美好结局,也许只有这样是对自身灵魂最好的洗礼,是对死者最好的安慰,除此,无他,所以,看到最后,我们甚至无法恨这个犯错的小女孩,也觉得不过是生命的轮回和现实的无奈。
    但我上面说了,布莱安妮把错归咎在自己身上,认为自己需要救赎,需要赎罪,但是那些战争制造者呢,他们赎罪了吗,他们忏悔了吗,想到这里,也显得影片更加有深度,它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探讨人性的根本和战争的罪恶。
    赎罪,老年的布莱安妮坐在电视机前,谈到这样的一个故事,心里会伤痛和无力,但事情已经发生,她能够做到这样,已经可以引起一定的尊敬,而相反,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人,直到死去,也没有忏悔,也没有赎罪,甚至觉得理所应当,两者之差历历可见。
 
    我本身并没有想到如此多的内容,也认为不过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但当一个故事放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去探讨他本身所蕴含的东西,任何一个结局原因并非一个,而从几个原因引申出去许多,用一个当事者的口吻来诉说这样一个故事,《赎罪》的高度可见一斑。
    我无意于为他歌颂什么,毕竟深究下去,还有一些小的瑕疵,比如当罗比被警察抓走的时候,罗比完全可以辩解自己的不在场证据,抑或西西莉亚向布莱安妮解释她看到的一些误会,这些都是影片所没有阐述完全的地方,但不管怎样,《赎罪》值得尊重,值得观赏,甚至值得再看一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开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