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天晚上,路过现在的教材中心,当初的梅里美,门口排了老长老长的队伍,一打听,才知道是广播台在招新,反正没事情干,我凑了上去,领了一张表格,看了看门口的宣传,对自己的播音、编辑实在没有信心,选择了一下,最后填了制作部。
轮到我面试的时候,对面坐了几个学姐,广播台明显女生多于男生,和学姐也同样聊了一会,至于报制作部的原因,我向他坦诚是自己喜欢研究机器,又说自己小时候将外婆家的电视机给拆了,学姐笑了出来,说,我们这里可不是让你来拆的,我连忙点头,再聊了一会,就回去等消息了。
没过多久,我被招进了广播台,那个办公室在梅里美二楼,外面是个小办公室,里头分隔制作间和播音间,看到那些机器,顿时很感兴趣,学姐给我们将近20来个人开了个会,强调了一些注意事项,台长个子很高,显得比我们大很多,很严肃的提了要求,并说,我们是校团委直属的,不收会费,很明显就和其他社团区别开来。
说到台长,我跟他说话没超过一句,很快,广播台也换了届,00的一个学长当了台长,说话次数也不多,后来偶尔在校园里面碰到,也只是打个招呼,也许那个时候,我还比较腼腆吧!
最后,学姐给我们分配了师傅,都是01的学姐,我做的是休闲,和我一组有五六个人吧,以后就每周一个晚上到制作间看我们师傅做节目,播音间是几个播音员,制作间是我们师傅,我们几个学徒、休闲编辑和编辑的学徒,每次做节目都是晚上录,第二天上午播新闻,中午和晚上播两遍录的休闲节目。
就这样,我在广播台做起了小学徒,看着师傅倒带、切换、声音拉大拉小,那个时候机器还是录音带,不像现在都用计算机,一个COOLEDIT就可以搞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