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将博客进行到底!

(2006-02-24 21:11:55)
分类: 评头论足

将博客进行到底!

        新浪评选2005年度词汇的时候,将博客纳入其中,博客的影响越来越大,相信已经有一些人在拿出名片的时候,博客地址赫然在目,并且这个数据会继续膨胀。
        作为一个比较早接触博客的人来说,我自然知道博客的力量,博客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网络个人日志,他将影响今后的生活,甚至每个人的形态。
 
        据说第一则由博客引发的媒体大战是盛大入股新浪的消息,这个消息不是通过普通媒体记者的挖掘,然后公布于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而是一个人在自己的博客里透露相关消息,而后被其他网友发现,逐渐造就后来的巨大影响力。
        而最近一次由博客引发的巨大事件,无疑是陈凯歌PK胡戈的“馒头事件”,其实这次事件的成功宣传得归功于新浪,首先是新浪记者在柏林的采访,而后引起一些反响,新浪当然如往常一般做了专题,但这次专题博客占了主导,名人也好,草根也罢,纷纷在自己博客里发表见解、挖掘八卦,然后通过新浪这个平台表现出来,洪晃在博客里埋汰前夫,何东在博客里愿意和胡戈绑在一起,徐静蕾在博客里含蓄的表示希望“和平解决”,胡戈而在自己博客里公布官司最新进展……等等新闻都来源于这新生的博客,而无数草根在自己博客里的评论更把这件事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博客出名了,博客博出明堂了,有人将博客称为新生的媒体,无数运营商纷纷推出博客平台,名人博客、草根博客、博客圈、博客粉丝群,博客在一天天成长。
 
        笔者乃区区一介草根博客拥有者,对博客的未来预测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但笔者愿意分析如今博客现状,据此得出一点点结论。
        从博客历史来看,BLOGCN是一个比较早的博客运营商,很多人在那里建博一开始也是将他作为一个个人网络日志,将一天的心情记录,偶尔发些评论,仅此而已,当然,也有名人在BLOGCN开博,科尔沁夫算是一个,在超女总决赛期间,老科每周一篇评论,发布于自己博客上,浏览者无数。相比之下,新浪开通博客比较晚,应该是去年10月,但新浪的聪明之处在于他网罗了无数名人,名人开博,一是新鲜,二是扩大宣传,三是表明自己观点,拥有自己的博客,有一些固定和不固定的读者,可以让粉丝更加了解自己,有些谣言也可通过博客来澄清。博客在此时充当了一个中介,媒体从博客中挖掘信息,通过平台展示给读者,读者通过平台进入名人博客,了解名人动态,渐渐的,很多人拥有了自己感兴趣名人的链接地址,可以不通过平台而直接进去浏览。徐静蕾博客112天点击破千万,造就了中国博客的神话,我想,也是近阶段全球博客的神话吧。
        但名人博客的局限之处在于,名人中能写的毕竟是少数,能够坚持写,经常写的又是少数,所以,最后关注度高的博客也仅仅是少数的平方而已。此时,一个叫做草根博客的词汇诞生了。草根博客相对于名人博客,他的拥有者是人群中的多数,他们没有名气,但他们默默地敲着键盘,坚持写博客,谈谈心事、评评时事、聊聊八卦、说说故事,他们,才是博客最坚实的根基。有个姓汪的研究生,开博几个月,点击过了100万,显示了草根博客的力量。
 
        博主可以通过运营商展示给大家,吸引一批读者,读者可以直接从这些博主获取更多的信息,可以直接进行评论,读者也可通过运营商编辑的挖掘获取信息,这种渠道也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这造成了一个没有记者采访,只有编辑的博客时代,我们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名人信息,我们也可第一时间获取草根们的评论,博客,就这么成长着。
        这也让我突然想到了BBS,在BBS里,我们发布各种言论,等待大家的回复,进而进行探讨,但这是在别人的地盘,而如今,在博客里,我们也是发布各种言论,等待大家的回复,但是在自己地盘,自主性加强了,积极性也随之加强。很多人写博,就是一种发泄,一种释放,博客,满足了他们,很多人看博,就是一种好奇,一种期待,博客,同样满足了他们。博客,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正如我上面说的,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媒体作为中介,而没有媒体的媒体,就是博客。
        如今,博客正风风火火发展着, 我们知道徐静蕾的新片要开拍了,我们知道韩寒喜欢张国荣的歌,我们知道郑渊洁在各个地方正在做讲座,我们知道李静的节目下期话题是什么,我们知道某位女主持其实文字功底不太好,我们知道有些人并不是自己在写博,我们知道博客是个很美妙的东西。
        而我自己,坚持天天写博,虽然点击只有6万,但也乐在其中,听听歌、喝喝茶、点点鼠标、打打字,让我们将博客进行到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