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离别是一种待完成的仪式       文/蓝小修

(2013-09-15 22:28:17)
标签:

情感

分类: 情感

                    

 

凌晨两点,刚入眠,厨房突然传来悲催的痛哭声,寻声找去,Gladys边打电话边哭,看到我,紧紧抱住,悲痛欲绝:“我奶奶病危,我赶不回去了。”

我从来没见她哭过。一年前,我们一同来英进修,住在同一所House,互相倍伴,一同旅游,她家中没有太多牵挂,也不怎么想家,很享受英国的生活。所以,即使交完毕业论文后,她还是留恋英国,希望多留一段时间,或许只是找个公园的草地躺下来,闭上眼,感受一下这片即将告别的天空,算是一种告别仪式吧。虽然她老公开玩笑说:“想你,再不回国,我就要对英国发动恐怖袭击了”;她与奶奶视频,奶奶说:“孙女呀,你再不回来,奶奶就要死了”。

后一句话,是她前不久开玩笑讲给我听的,奶奶虽已八十多岁,但身体很好,可是,这句玩笑,却一语成箴。

因一场小小的感冒引发肺部感染,两周内,病情发展迅速,高烧不退,已挪至重症监护病房,奶奶病危,亲友不敢告诉她实情,怕她在英国担心,她分头给父母哥嫂打电话,感觉情况不好,爸爸最终无耐告诉她:“你别着急回来了,你赶回来怕也晚了。”

就是因为这句话,她一个人无助地深夜痛哭,她说:“我知道,即使我在身边,我什么都做不了,可是,我内疚,我就想在她身边,陪着她。小时候,每次我离开奶奶家,她都一直跟着我,一直在背后看着我,送过几个街区才放心。现在,她要离开了,我只想看着她,守着她,不然,我会内疚一辈子。”

她或许可以接纳亲友的生死离别,但每个人都不能接纳的是,离别时的不在场,或者自己有意或无意的缺失。一个亲人的离去,我们无法阻止,但我们必须在场,用言语、眼神或者肢体抚触的力量,完成我们的悲伤、恐惧、内疚、接纳、爱,以及告别,这是一场仪式,我们必须在场,才能在今后的日子里,不会因为不在场的内疚而引发各种心理后患。而且在这种仪式中,亲人或朋友,要尽所能地互相安慰,来完成这种心理过度,这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谓的生命离别心理干预。

不管能不能赶上最后的告别,她还是改了机票,第二天提前近十二个小时赶到机场,她着急,因仓促回国,行李重多,又要退税等,她需要我的陪同。她现在无法独自一人完成整个焦急等待飞机起飞的过程。作为朋友,我可能不能做什么,但作为她在英国最亲近的朋友,我能做的,只是陪在她身边,跟她说说话。另外,我们一年相处的情谊,本来计划好了找个时间告别,但因家事突然,我们的告别,或许也需要这天在机场完成。

因退税需要飞机起飞前四小时内,我们太早到达,从中午到下午四点,基本什么都做不了,点了咖啡和红茶,聊天,慢慢等待。但在这四个小时内,我们又清楚地感受到了一种力量的缓缓升起。她说,她现在有心理准备了,不管飞机落地后会面对什么情况,她都能较坦然地面对了。从前一晚的痛苦焦躁无比内疚,到现在的接纳和释然,她甚至微微有了笑意,开始转移话题:“我们在一起一年多了,真快,需要告别了。”于是,我们点了Chip and Fish,一年前,我们刚来英国时,第一顿饭,就是在伦敦哈罗镇Sainsbury一楼的一家餐厅,点了Chip and Fish,那时我们边吃边想念国内的泡椒鱼头,一年后,我们同样觉得这道菜无味无香,难吃无比,但请服务生帮我们拍下最后一张在英国的合影,跟一年前初来时的合影一样,你和我,Chip and Fish. 她笑:“当初我们拍第一张合影的相机,后来掉到了水里。”生活不就是这些小细节小怀念吗?但是每场怀念都需要有始有终,才会有情有义,不留遗憾。

一直到晚上近八点,她Check-In完最后一箱行李,我们拥抱,告别。她将会稍安静地等待漫长的飞行、转机,而不会像前一夜充满了无助和恐惧;我坐地铁回到哈罗,已是晚上十点。总共十个小时的送行,打破了送别亲友的时长纪录,但我觉得这是一场圆满的告别,至少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内心有一种更为踏实的交待。

其实,懂得离别的人,都会尽心尽力地帮助对方完成一种小小的离别仪式,因为,处在离别中心的当事人,他们的不舍、留恋,只有当你面临一些重要离别时,才会真切地感受到。

这里,还有个例子。今年暑假,我在国内写论文,老公不停地出差,相见甚少,在我回英国前,本来商定了找个时间一起去看场电影,或者一起出个远门,总之,有段可以共同相处的时光作为回忆,不管做什么。因为,每次离开北京来英国,都觉得像是一种生死离别,内心很惴惴。于是,订好了我回英国前一周一起去新疆的机票,他为了出差,我为了最后与他的相处。可是,在送他去另一个城市出差时,到楼下,他突然说,要是论文忙,你别陪我去新疆了。其实,我并不在乎去不去新疆,而是如果不陪同他出差,我回英国前,便再也见不到他。想到这次送别,就是半年后再相聚,而且是这么突然的告别,出租车已经在楼下等着,在这短短的五分钟内,我不可能跟他完成一种圆满的告别。所以,看着他离开,我很伤心,觉得此事未完。

几天后,我回济南写最后的论文。某天晚上,突然做梦他从新疆回北京,专程回来送我去机场,彼时,我变成了一只大雁,一直在他身后飞呀飞,从新疆跟随到北京,中间还迷了路。哭醒后,我突然想起有件事未办,便匆忙收拾东西从济南回北京。然后,在北京,我见到了他。

这可以算作一个小小的奇迹。他本来要在外地待过一个月才回北京,我也计划把最后的论文定稿再回北京。但他因突然回北京办理赴台手续,事情着急,他想用半天时间办完后再立马飞回新疆,怕我再从济南折腾回北京,并没有告诉我,可是,这种好心,却引发了我们之间的一场战争。对我来说,那天送他出差,是我们一场未完成的告别,我并没有在五分钟内做好心理准备半年后再见,所以,他又到北京,哪怕只有一个小时,我也应该从济南赶回来,与他有个圆满的告别,不然,在英国的半年,我都不会安心。

虽然最后上帝还是帮我们稍稍弥补了一下那场仓促的告别,但因情感上的缺失,一种不安全感,在离京最后的日子里,我开始不停地约见以前的同事、朋友相聚,并很感谢他们的陪伴,感谢他们送我的小小礼物,我每件都会收好,带回英国,这是我怀念的寄托。人在这个社会上,是通过情感关系来维系的,在英国这么长时间,更懂得了亲情友情爱情的珍贵,而这种真情的体现,有时就在于一种小小的告别仪式,See you,或Goodbye,一个拥抱,一个吻别,或一条小小的送别短信,或飞机落地后的一条微信问候,事情很小,但这是人生可以积聚正能量的关键节点。

那天送别Gladys,在西斯罗机场还碰到一对深圳的恩爱夫妻送别女儿,女儿留在英国读高中,他们用了半个月时间与女儿告别。母亲跟我讲,就是因为这场离别,女儿突然长大了,性格内向的女儿,第一次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我会想你”,第一次对爸爸说,“爸爸,你别走,我需要你。”两人泪流满面。那位父亲是由学医转心理学的,对我说,人最重要的是一种安全感,离别会给人们带来强烈的不安全感,所以,我们要送别亲友,并且做足抚慰。另外,他说,当一个社会或家庭无法带给我们安全感时,人们很容易抑郁,成人还很容易生病,安全感得不到满足,情感得不到寄托和释放,负能力积聚久了,男人容易得肝癌,女人容易得肺癌或乳腺癌,所以,我们要想尽办法给家人带来安全感。因此,他们用半个月的时间陪女儿完成这场告别,使女儿在异国的生活有一个愉快而无牵挂的开始;即使在他排队退税的一个小时内,因被迫与妻子分开,他请求我,“你能帮我陪一下老婆吗?那样我就放心了。”他感谢我陪伴他的妻子,给英语不好、在国外没有安全感的妻子带来一点安全感,弥补他这一个小时不在妻子身边的歉疚和缺失。

最后,我请他们咖啡,他们请我水果,互留了联络方式,我说:“如果女儿在这边有什么需要,我可以帮助的,尽管联络我。”我只想给这对告别女儿的夫妻一点安全感,虽然,他们或许永远不需要我的帮助。

只想说,每一场离别,都是一场待完成的仪式,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助家人、身边的人圆满地完成这场告别,这对于你可能只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或肢体上的施舍或抚慰,但对于一个将要离别的人来讲,那将会成为他踏上新征程的全部力量。所以,面对一个离别的人,请永远不要吝啬你的拥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