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日志(6)混搭,混搭,我最爱
标签:
美食 |
http://s16/middle/4820531fgc4dc5f64620f&690
于是,我特别爱搭乘伦敦的红色巴士。在巴士二层,可以无顾忌地打量满大街的混搭潮人。比如,上身冬衣加皮草,下身几乎从大腿根儿处就开始光溜溜啥也没有;或者上身抹胸,下身一双看似厚不透气的棉高靴;有一天我们伙同跟了一帅哥:上衣笔挺深色西装,稍稍混搭了一个双肩背包,下身严重混搭了一件极短的运动型浅色短裤,手里牵一只样貌怪怪的小宠物狗,看得我们发懵;还有一次雨中,一位帅哥光着上身顶着冷风骑单车,旁边一个男士穿着冬季的厚外套蹲在路边瑟瑟发抖。不知那骑车哥们的上衣是被抢了还是被大风刮走了。那天的确些冷。
这些滑稽的混搭场景特别多,所以若拍杂志外景,伦敦满大街都能找到模特。如果单看伦敦街头的穿着,还真迷惑了春夏秋冬,只要不裸奔,似乎穿成什么都不过分。
不骗你,伦敦混搭成风。连大街的鸽子都像肥鸡与胖鹅的混搭。反正不像鸟。它们会逛牛津街的商场,跟世界各地来的游客凑热闹,却很少飞天翱翔。至于送信传情会不会?偶不知,偶怀疑。
说到混搭,不能不说饮食。自从同伴在超市买的意大利小馄饨里吃出了芝士,我在伦敦KFC的汉堡里吃出了奶油和黄芥末混搭在一起的味道,大家就开始受不了英国这粗陋的饮食文化了。感觉英国人吃饭就是为了活着,中午一小杯咖啡一个简单的三明治便是全部,毫无乐趣可言;相比,中国人活着真是为了吃,吃个上天入地海阔天空,好不潇洒。只要在西方国家吃上两个月,一点都不想在乎地国内的地沟油瘦肉精毒韭菜了,中国不愧美食天堂,吃死也心甘。于是,熬不住的我们开始就地取材,自制混搭饭食,每天下午早早回家搞创作,也不枉这日渐生猛的厨艺了。
今天做的是一盘中西合璧的面食。想知道意大利通心粉和中国方便面混搭在一起的味道吗?意大利通心粉煮到快熟,只剩一点水时,加入半袋方便面,还有一点点自带调料,直到把水烧干,盛入盘中。这样不用焯过凉水,方便面调料的味道也能很好地渗入通心粉。本以为会很不搭,没想到两者缠绵在一起,恰似意式阳刚与中式柔情,缱绻万般。并惊人发现,以前弃之不用的方便面调料放入毫无味道的通心粉,竟非常好吃。
然后,再把炒熟的配菜浇上,包括紫甘蓝、萝卜丝和小蘑菇(有啥用啥呗);最后再配上一个炒蛋,一块王致和豆腐乳,一小搓鱼泉榨菜。哦,对了,还有一小勺老干妈辣酱。味道真是棒极了!
当然,有创意的不仅我一个,最先中西合璧的朋友是两片面包加老干妈辣酱,竟然瞬间馋倒一片。看来老干妈在海外的影响力非同一般。
一直在严肃地构思一个想法,等以后有钱有闲早点退休了,一定跟老公在北京开一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混搭餐厅。主推菜谱都构思好了,比如,提拉米苏配中国红灯笼辣椒做的辣酱,此叫“大红灯笼高高挂下的小甜甜”;德州扒鸡沾黄芥末或胡椒粉,此叫“德克萨斯州的辣妹来中国”;北京芝麻小烧饼一定要配芝士和番茄酱,再来一碗日本味噌汤,这样的早餐才够味,可以叫做“棕土地上一点红,一点黄,还有一碗酱汤来东洋”;英国炸薯条一定要配潍坊水萝卜条,甜腻、清爽两相宜;伦敦鸡像鸭,北京鸭似鸡,所以,肥如鸭又较便宜的英国火鸡一定要跟瘦似鸟贵如鸽的北京烤鸭同盛一盘,前者卷小饼,后者夹面包,配青是涪陵榨菜或东北老酸菜;另外,还有咱们的麻辣小龙虾和英国的生猛大龙虾,也要烹在一起,决以雌雄……总之,古今中外的名吃小吃好吃乐吃,都要通通包罗到我的混搭餐厅里。
对了,现在天天中午吃腻的SUBWAY汉堡,今后一定要沾着济南老字号德馨斋的甜酱同吃才过瘾,并严重推荐使用章丘大葱代替他们天天夹的酸辣小黄瓜。并声明,以后开餐馆,偶跟他们天天夹的生菜和西红柿将一直快意恩仇,不共戴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