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文摘)从未遇见真正的他 文/蓝小修

标签:
情感 |
【情感稿,已刊发,转载请打招呼】
为什么呢?我纳闷她突然的停顿,但还是描述了一下心中浮现出的这位从未谋面的男士形象:“在我心中,他比较高,细长形状;很沉默,但极有主见;你们吵架时,他通常不与你计较,总是先闭嘴的一方……”
我还没能很好地组织词汇继续描述,她便打断,连说:“不对不对,你说得不对,他是敦实厚重的外形,话比我还多,吵架时,总是我来道歉。他缺点很多,但是,我爱他,所以,我害怕……”
为什么?
“他在我的心中可能并不是他本来的样子,而是我幻想出来的样子。是因为爱他,他在我心中便完美了,但在别人眼里,他还是他,甚至与我心中的样子完全相反。或者说,我自己看的不是他,别人看到的才是真正的他。”她面露惶恐之态。
爱情中女人智商偏低,这尽人皆知,不管他有多少缺点,因为爱,在你心里,便大部分被遮掩掉了,这是好事呀,可以让你更好地去爱他。
“不行不行,如果他本来是个坏人,我却当作好人来爱,岂不是被蒙蔽终生了?”
经她一言点醒,突然觉得后背寒冷袭人,我爱的男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真正的他,难道我从未见过?在爱情中,女人变成了哈哈镜,映照出的那个男人,那个爱的世界,难道都是幻想出来的?在爱情中,女人真得不能变得清醒、敏感、理智吗?我们又如何在爱情中构建这种理智呢?
后来,有一天下午,练了会儿瑜伽,打坐冥想时,有那么一刹那,突然发觉浑身感官系统灵敏起来,我本来多年耳鸣,听不得细微之声,或轰鸣狂躁之音,但那会儿,却能清楚地听到窗下草木被风轻抚过的细碎吟吟声,百米开外小河边老人哄小孩的轻语声,以及远远近近的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声响。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听不到这些的,可能并非无法分辨这些音频分贝,只是,忙忙碌碌中,很难觉察到我们自私心灵外的另一个世界。
尤在爱中,我们对一个人说,我爱你,然后蒙蔽了各种爱的原本的频率,只剩我们自私心灵对情感的欲求和奢望,我们爱上的对方,自然不等同于我们想象出的对方。虽然,我们也认同,爱就是该活在想象之朦胧、自溺与纵容之中,但是,与其他事物一样,我们在选择或经营一份爱时,难道没有理由和责任保持高度敏感的觉察力去关照自己和对方在爱中的各种失误吗?
我们并非要寻找一个完美的爱人,而是在对待两人之间的爱与情时,若能有更敏锐的洞察和更细腻觉醒的感受,爱情中的苛刻和失衡,是否会相对避免一些呢?简言,我们有一天自觉难以忍受、愤怒至极的他,从来都是那样,从来都在那里,从来都没变过,变的,是我们的内心,是我们的欲求和我们那个随着时日,内心不停变幻的哈哈镜。
爱情也需要偶尔的打坐冥想,把生活中的各种次元归笼、细察,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言,保持一种观察认知的“纪律”——一种不断的在观察的活动,看事物清晰、乐观,既不情绪化,也不滥情。若想发现那不可思议的境界,展现出最高形式的爱来,就必须具备这些条件。
当有一天我们发现,不管爱人如何褶皱满额,容颜逝去,我们看到的拥有的,永远是初见时的那个她,或他,如此,才能避免突然惊魂,不会觉得从来没有遇见那个真正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