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促读,读以致用——浅谈《小学生导刊》读刊用刊的尝试
(2010-10-16 21:33:45)
标签:
平江县小学生导刊华文大拇指行动校园 |
分类: 教育随笔 |
以用促读,读以致用
——浅谈《小学生导刊》读刊用刊的尝试
(作者:
在与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小学生导刊》相识相交的15年间,无论我个人,还是我教过的学生,甚至是我呆过的学校,都对《小学生导刊》充满着喜爱与感激之情。
15年来,我带着学生认认真真读了近360期《小学生导刊》(包括以前的《小学生月刊》,主要是中、高年级版。)每到订阅导刊时,许多学校靠强制订阅,有的干脆不订,而我所在的学校,特别是本班的学生恨不得将低、中、高年级三个版导刊都订下来。许多学校请我去作经验介绍,我将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引导学生提高阅读导刊的兴趣。导刊一旦令学生喜欢,就不用担心学生不订。
综合几年来的导读经验,我觉得自己主要在利用上面下了功夫。只有将导刊本身的功能与魅力,结合学校与学生的实际,好好利用与开发出来,一定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反过来,可以更高一层次去利用导刊了。
导刊不是一本教学类辅导读物,她没有重复课堂,没有重复教材,而她又紧紧地贴着学生的生活,引导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地成长。在我眼里,她一直高举着素质教育的大旗,因为有这一观点的存在,除了教材,她便是我利用最频繁的育人资源。
我读刊用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国旗下讲话。在农村学校,学生接触的课外资料不多,又没有相应的图书室。我便将导刊上《创新少年》、《芝麻开门》、《学会生存》等栏目中的文章改编成一篇篇《国旗下讲话》。让《创新少年》引领山里的孩子有个好榜样,特别有关同龄少年种薯等农村方面小发明小创新之类的故事,往往能激励着孩子积极向上;《学会生存》中的内容正好为学校安全教育作了最具体的诠释与指导;《芝麻开门》引导学生走近名人;《大拇指行动》往往能掀起学生的行动热情。每周一讲,让学生感受到了导刊的亲切,许多高年级的少先队员也尝试着改编文章,辅导员则择优让学生到国旗下讲话,这对孩子又是一次锻炼。
二、班会活动。课堂上教的知识,重在活动中落实。活动最能育人。同样,我也将《小学生导刊》运用到班会活动中去。每两周一次的“故事会”,学生除了从名家童话中精选,大多数学生就是从导刊上的《故事星空》、《网络童话》、《暑假故事会》等栏目中挑选,特别有关笨狼系列。导刊上的故事文字浅显易懂,符合儿童口语与情趣,加上人手一本导刊,学生交流与互助容易。每一个故事,由于大家都已经读过,要讲得更加出色才能激起学生兴趣,这对讲故事的学生是一大挑战,而每一个小孩都是喜欢挑战的。无论从口语、变调、动作与神态等,不同的孩子就有了不同的表现。每月一次的“科学梦”班会,这是我根据自身对科技方面的热爱与了解,加上导刊上占有不少的科学篇幅而特别设立。我认为培养孩子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不能光是一句空话。我从导刊《科技蹦跳极》、《军事天地》、《新奇页面》,甚至是《打开思路》、《兴趣与思维》这样启发学生科学思考的栏目中,发现了科学在导刊上是那般有趣,有趣的东西就能吸引孩子。于是,每一次的“科学梦”,我都会从上面截取许多内容让孩子思索与畅谈。孩子们因此爱上看科技一类的电视节目与文章。并且找来许多有关军事、航天等方面的文章,在班会上读。我由此先后改编的《海上消费大王——航空母舰》、《宇航员的“神仙”日子》、《现代战争中的“隐身术”》等文章发表在导刊上,让学生们爱科学的情绪更加高涨!
三、黑板报。在许多农村小学,黑板报大都是老师一手包办的,哪怕到了五、六年级,每学期办一次,很少更换。而我则根据导刊每月一期的出版周期,每月办两次黑板报。指导学生从导刊上找资料,重点集中在《游艺转盘》、《漫画吧》、《新奇页面》、《奇趣猜呀猜》、《大耳朵热线》、《大拇指行动》、《班报擂台》等栏目,这一类栏目字数不多,能截取一个一个片断,在黑板上易于编排出精美的版面。许多栏目照搬到黑板报上,但每一期要求学生至少要的一篇是自己写的。比如,这一期《大拇指行动》,你想号召大家做什么?或者《大耳朵热线》中,你可以收集学生最关注的尖锐问题,咨询老师再公布出来,或者将“班上新游戏”、“班上新鲜事”等搬上黑板报,对学生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学生办报兴趣很高,且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有一期自写自编的《儿童时代报》,全是学生原创,经老师指导后,竟刊登在《小学生导报》的《班报擂台》上,学生视办黑板报与写报稿为乐。
四、作文课。作文课一直是教育界一大难关。现观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大部分教育认为难教,每一次作文,就在黑板上出一题,然后教学生第一段怎么写,第二段还是怎样写,然后怎样结尾。学生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接受的作文教学就是怎样写,可越教,学生越头痛,因为他们不知道写什么呀!《小学生导刊》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从《读写百分百》栏目中,谢华老师写诸葛大生学作文的一系列故事,着重从写什么入手,引导学生关心生活,走进生活。特别是以编辑部主任邓湘子领头的“发现作文”课题组,更是将“写什么”作为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需要发现。因为我从导刊中获得了这一理念,所以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注重将写和做结合起来。只有多做,有体会,才有话可说,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利用导刊学作文这个方面,特别用心。我带学生品《生活浪花》,讲《我的故事》,谈《开心趣事》,去《发现作文》,更多的时候,我们走进活动,走进生活,我们发现生活。每一次习作训练,就是孩子们对生活的一次发现。先后有《我长得太高了》、《快乐猜成语》、《石头变美了》、《奇特的小蚂蚁》和《有趣的记忆法》等习作发表在导刊上,有的还被导刊主办的“我发现……”征文组评为优秀奖,本人2003年还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课外十分钟阅读活动中,我获得湖南省优秀老师导读奖。特别是南江镇明德中心小学利用《小学生导刊》“发现作文”课题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教研活动,学生写出了许多有新意的习作,2007年《小学生导刊》中年级第五期以《人人都有惊喜的发现》为题,刊登长达1800字的篇幅报道,引起不小的反响。
我和我的学生以及同事们清清楚楚地知道,这些荣誉的获得,离不开《小学生导刊》。是我们在阅读和运用《小学生导刊》的基础上,才有了这些成果。以用促读,读以致用,这算是我与学生阅读导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