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路:一条路上半面土 尘土飞扬为郑州大气污染做贡献

标签:
宠物 |
分类: 新闻作品 |
中原路富民路交叉口
路面虽硬化,扬尘依然严重
一条路上半面土
大车驶过,“黄色烟雾”弥漫
呛人口鼻,市民苦不堪言
郑州晚报记者
富民路,一条有着美好名称的道路。
据了解,该条道路北起郑上路南至陇海西路,全长2856米,规划红线宽50米,是中原区南北连接线的重要道路,还是郑州市新行政文化中心规划的一条南北主干路,沿线有郑煤集团、白求恩医学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和多个村庄,此路的修建对打通南北交通、解决群众出行,拉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事实上,这条道路从2010年开始,就频繁地被附近居民反映:它不是富民路,而是“坑人路”。
一位居民说:“位于中原西路新一中西面不远的富民路,我都不知道郑州还有这样的路,它真有愧于他的名字,也给郑州丢脸。坑洼不平、尘土荡天、垃圾遍地是它的真实写照,尤其是和中原西路交叉口处往南20米左右,大坑连小坑,底盘稍低一些的私家车就无法通行,而对面就是郑煤的高楼大厦。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郑州!”
网友“木瓜”说:“富民路上的南水北桥项目桥面早已完工,桥路连接处临时路面不做硬化处理,随意堆点建筑垃圾草草了事,也不压平。晴天尘土飞扬,人车颠簸;雨天桥南下桥处(白求恩医学院门口)每次下雨必成大水坑,汽车通过都困难,更别说自行车和行人了,家都回不了!
2013年,媒体就路面坑洼、积水等问题采访相关部门时,中原区西湖流办事处工作人员介绍,南水北调干渠桥梁工程启动后,常庄村排污管道被截断,“一下雨就会形成积水,排不出去。”还有一个原因是,富民路桥建设时,“把土堆到上面,垫得高,桥的引道下口路面地势变低,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积水问题。”
中原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此处积水根源,是富民路桥建设时造成桥的引道下口处道路地势低,产生积水。至于建筑垃圾,是原来工程遗留的。
之前,郑州晚报记者到市儿童福利院采访,经过富民路,对这里的路面的糟糕情况深有体会,遇到下雨天,经常有不知深浅的车辆在积水中熄火。
2015年7月28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中原西路与富民路交叉口,向南20米,过了南水北调桥不远,是白求恩医学专修学院,之前这里有一段100多米的土路,也是下雨时经常坑人的积水点,现在已经硬化成为水泥路,比较平坦,确有改观。
学校门卫赵师傅告诉记者,去年这条路才算被硬化。他在这里工作四五年了,之前没少吃土,喉咙里整天都是痒的。值班室的门窗桌椅一天擦几遍也擦不干净。现在虽然修成了水泥路,但路面上的浮土还是不少,这里过的大车很多,一过还是很荡。几乎没有见过洒水车。
听说记者是来采访扬尘污染的,他指点着南边说:“前面围墙靠近新修的陇海路立交桥的地方,那里情况更严重。大车过去带起的土,10米之内都看不清前方!”
记者来到他所说的位置。富民路全长约6公里,这里竖起了千米左右的围墙,在墙上的“扬尘污染治理责任标志牌”上标明,此处工程名称及标段是“中原区常庄村棚户区改造”,扬尘监管责任单位是“西流湖街道办事处”。
现场观察,记者发现,围墙内拆迁后留下的建筑垃圾等,都用黑色的防尘网做了覆盖,包括东侧围墙封闭时遗留小堆的土方、碎石等,也都做了遮盖,而西侧围墙积存的砖块瓦砾,却没有覆盖,靠墙堆着,形成一条建筑垃圾带。也由此,路面上也泾渭分明,东面的路上比较干净,而西面则落满了黄土。
一条路上半面土,这里经过的大型车辆又络绎不绝,每当有车经过,特别是车速较快时,如同风卷残云,立即尘土飞扬,“黄色烟雾”四处弥漫,几分钟后才能尘埃落定。而往往没等扬起的尘土平息,新的大车又驶来了,又是一片烟尘弥漫。骑车的人如果正好经过,只能自认倒霉。
上午11点半左右,记者正在拍照,一辆大型车辆自北向南快速驶来,它带起的尘土“狼烟动地”,而正巧一位骑着电动车的男子也从同方向骑行,顿时陷入“烟雾”中,无法躲避,等他骑到陇海路立交桥下,已是灰头土脸。
他介绍自己姓李,就在附近居住,对这里的扬尘情况生气又无奈:“天天都是这样,在路上走一次,鼻子里嘴里都是土,弄辆洒水车,多洒几次水也会好很多啊?唉,没人管。”
记者按照“扬尘污染治理责任标志牌”上公示的“扬尘监管科级领导”的手机号打过去,一位姓刘的同志接听了电话,对记者反映的情况,他说自己最近生病住院了,没有到现场看。他说常庄、刁沟拆迁之后,人都搬走了,与陇海路修通之后,这段富民路基本等于废弃了。因为这里还有一些运输车辆经过,他们采取了路面硬化和覆盖防尘网的措施。至于洒水降尘,他们没有想到,马上就会安排。
在当前郑州全市上下治理大气污染的紧迫形势下,富民路的扬尘情况能否尽快整治,真正改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