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未见报的稿件:生活有时比小说更有戏剧性
(2015-07-14 01:50:28)
标签:
新闻 |
分类: 新闻作品 |
电动车被盗
车主“守株待兔”
小偷自投罗网
郑州晚报记者
7月6日下午,在金水区某医院做医生助理的小孔,习惯地将自己的电动车停放在医院对面的经七路上。深夜11点下班时,发现价值5000多元的爱车不翼而飞了,按动遥控器,没有回应。她赶紧报警,随后叫来了自己的男朋友小于。
她以前在郑东新区上班,家却在南阳路岗杜北街,去年花3000多元买的一辆电动车,10月底被盗,十分懊恼。又买了新车后,小于对她的电动车进行了改装,同时花了500元安装了GPS防盗定位系统。
有了高科技,两个人稳下了神,小孔打开手机,上面清晰显示了她电动车的运行轨迹,现在已经到了文化路与纬一路交叉口附近。根据电动车的时速,可以判断,电动车应该是被人推着走的。他们“按图索骥”,开到文化路5号院内,按动遥控器,车上的警报器有了回应,在该院西北角的一家修车铺前,见到了被盗的电动车。
不过,电动车把锁已经被别坏,但电源锁完好无损。虽然电动车失而复得,但他们更想抓住可恶的偷车贼,不让他再对别的车辆下手。说明情况、征得门卫同意后,他们查看了院内的监控。监控录像显示当晚深夜11点21分,一个瘦高个子的年轻人推着这辆电动车进了院,6分钟后他走出院子,沿着文化路向南,消失在夜幕中。
门卫告诉他们,这名年轻人,他并不认识,应该不在该院居住。他们随即拷贝了监控录像,保存在自己的手机上,将这名窃贼的体貌特征、走路形态牢记在心。两人等候一会,不见男子返回推车,便将电动车骑回了家。
昨日清晨,他们和一位朋友再次来到5号院,“守株待兔”。一个多小时后,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修车铺门前到处找寻。他们上前一把将其抓住,该男子承认,是自己偷走了小孔的电动车。
经八路街道巡防队员将其扭送派出所。该男子称,自己姓王,平顶山郏县人,在郑州打了一段时间的工,感觉太辛苦,就辞职不干了,整天泡在网吧,身上很快就没钱了。6日深夜,他途径经七路与金水路口时,发现了小孔的电动车,见没有锁大锁,便把把锁弄坏,将电动车推走。并将车推到修车铺前,准备第二天返回,以电动车钥匙丢失为名,让修车师傅换把电源锁,就可以卖掉换钱了。
直到现在,对自己这么快就落网,他还是很迷惑。但是有一点他清楚了:不是自己的东西,是不能伸手的,伸手必被捉。
(线索提供
偷盗被抓
他装成哑巴
没料到抓获他的巡防队员是真的聋哑人
他演不下去了
郑州晚报记者
7月8日凌晨2点左右,在杜岭街金水河南岸,金水区杜岭街街道巡防队员史春伟、郭文会等5名队员巡逻到此,发现一名中年男子肩背着一个编织袋,沿着河堤往东走,时不时扭头往后看,行迹十分可疑。
他们加快脚步准备前去询问,结果该男子发现了他们后,立即慌忙地跑了起来。由于该男子背的编织袋很沉,眼看就要被追上时,他把编织袋扔进绿化带草丛中,撒腿狂奔。3名队员紧追不舍,另外2名队员则从在草丛中找到了被丢弃的编织袋。在杜岭桥头,男子被巡防队员控制。史春伟问他刚才肩背的编织袋里装的是何物时,该男子嘴里“啊啊”,发出含混不清的声音,并用手示意自己是哑巴。
这时,郭文会走到他跟前,打着手语与其“对话”,该男子也用手语“回应”。可“回应”都不太准确。几个回合下下来,郭文会判断,该男子并非哑巴,只是装作不会说话,而且他简单知道一点手语而已。
之所以能发现男子是在装聋作哑,那是因为郭文会是真正的聋哑人,小时候上过聋哑学校,后来做巡防队员,已经干了10多年了。“李鬼”遇到了“李逵”,该男子王某不得不交代自己在市民新村146号院偷盗电动车电瓶的事实。
巡防队员带着王某赶到146院,见到了被其用液压钳剪断的大锁。王某还当场“表演”了自己用大卡钳剪断链子锁的过程。经过询问,王某是开封杞县人,今年50多岁,在郑州以收废品为生,偷盗的电瓶以每块30元以上的价格卖给他人。而且已经不是第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