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冬里,筹集到的20万元善款为老摄影家“雪中送炭”

(2014-01-14 10:40:34)
标签:

新闻

影像

分类: 新闻作品

晚报曾关注因患病和没有收入陷入困境的老摄影家赵震海

帮助其义卖摄影集度过当时的难关

如今赵震海病情加重,生活更为困难

111下午“关爱同行”——赵震海摄影作品义售活动举行

令人感动的是,现场销售还没有进行100张照片已被订购一空

寒冬里,筹集到的20万元善款将为赵震海“雪中送炭”

郑州晚报记者      张翼飞      /

寒冬里,筹集到的20万元善款为老摄影家“雪中送炭”
赵震海摄影作品:乡村少年系列之·少年
寒冬里,筹集到的20万元善款为老摄影家“雪中送炭”
画廊里有一块白板,上面标注着每一张照片的销售情况。所有照片都有了认购人的名字,只不过有的打了勾,有的还空着。打勾的代表已经付钱。

 

 

曾经是著名的纪实摄影家、摄影编辑、摄影讲师……而现在,65岁的赵震海更像是一位迷路的老人。患病逐渐失忆的这几年,他不再游弋与人们的赞美或偏见中,也没有能力继续用镜头记录时代,而是与现实的病魔单独会话。家里没有暖气,这样的冬天对于一个病中的老人来说过于寒冷。

2011128,郑州晚报记者廖谦看到网友发布微博求助,了解到赵震海身患重病、而且没有经济来源的情况,第一个前往采访,独家刊发了《他拍摄的中原农民曾影响了一代摄影人 如今,老摄影家赵震海看病吃药都成了问题》的报道,引起全社会关注。年底在晚报和爱心网友的帮助下义卖了400本摄影集,筹集了6万多元,帮他暂时度过了难关。

但已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赵震海最近病情加重,每况愈下,生活不能自理。为了能解决他后半生的医疗和生活问题,2014111日下午2点半,在航海路汉风大厦全视影像画廊,“关爱同行”—赵震海摄影作品义售活动在温馨的气氛中进行。

 

    现场销售还没有进行100张照片已被订购一空,而且不时有人来送现金、取作品

   寒冬里,筹集到的20万元善款为老摄影家“雪中送炭”


    111下午2点多,记者赶到全视影像画廊,已经有一些摄影圈的朋友先到了,画廊负责人也是此次活动的执行人罗勇热情招呼着大家,让座让茶,但很少有人落座,因为大家都被画廊内张挂的赵震海10幅代表作品深深吸引,驻足观看。《矸石山上捡煤人(系列)》、《乡村少年(系列)》《山村教师和他的学生们》、《大棚内外》、《吹唢呐》、《养蚕人》……那些黑白的影像穿透时空,照片中人物的形象和眼神,至今依然直指人心。正是这些作品,为赵震海赢得“河南摄影界的奠基人”等赞誉。

10幅作品以20×16 厘米的规格精心放大制作,作者签字由赵震海爱人李素萍代笔,赵震海以指印和印章为记。同时加盖全视影像画廊钢印。每幅作品限量10张,共计100张,每张以2000元的价格出售。画廊里有一块白板,上面标注着每一张照片的销售情况,记者发现所有照片都有了认购人的名字,只不过有的打了勾,有的还空着。打勾的代表已经付钱。在认购者中,好多名字在摄影界如雷贯耳:曾璜、那日松、盛希贵、杨延康……

记者发现,所有的作品都有了认购者,也就是说,现场的义售活动还没有进行,照片都已经全部售出了。

正看着,一位老者来到室内,罗勇立即迎上前去。原来是认购者之一、河南省职业摄影师协会主席陈晓琦先生前来交款、领取购买的作品。他说:“我这其实算不上购买,只是想在家里挂上一幅老朋友的作品。老赵病了,我们搞摄影的都有义务帮上一把。”付款拿到作品和证书,因为有其他活动,他匆匆离去。

屋子中间一个大屏幕电脑上,播放着几天前影友们去赵震海家中探望时拍的视频。片中,赵震海一直站着,显得局促又木讷。罗勇说,已经有人去接赵老师了,今天是个有纪念意义的时刻,他的很多老朋友都要来,一定要让赵老师和大家见个面。

 

见到众多老朋友和摄影人,赵震海异常兴奋,竟然叫出了于德水的名字

 

寒冬里,筹集到的20万元善款为老摄影家“雪中送炭”

    寒冬里,筹集到的20万元善款为老摄影家“雪中送炭”

下午240分,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于德水、副主席姜健来到现场,他们分别乘高铁和飞机从外地的活动中抽身赶来,就是为了对病中的赵震海表示支持,向购买他作品的爱心人士们表示感谢。3点,赵震海在妻子李素萍的陪同下步入画廊。见到多年至交于德水,赵震海显得特别激动,他上前紧紧抱住于德水,抵着头,半天不肯松开,嘴里想说什么,但就是说不出来。

李素萍说,赵震海的失忆状况极为严重,不仅以前的人和事不记得了,就连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前的事情,也会很快忘得一干二净。他对于德水的表现,表明他知道这是过去非常亲近的人,但已经叫不出名字,他心里也非常着急,只能用肢体语言来表达。

于德水拉着赵震海的手,围着画廊里展出的赵震海的作品,慢慢走了一圈,边走边说着关于照片和他们曾经的往事,就像过去农村常见的情景:一个长者拉着一个受了惊吓的孩子,围着他“丢魂”的地方为其“叫魂”。赵震海看着大幅的黑白影像,那是他的心血之作,他感受到了什么,走着看着,眼睛湿润了,不时用纸巾擦拭眼角。看完照片,众人落座,罗勇宣布:此次义售活动圆满成功,100张照片已全部售出,并且百分之七十已经交付了现金。还有30多位全国各地打进电话来的影友,只能遗憾地告知,作品售罄。对不买作品就是想捐款的朋友,根据李素萍的意见,他们都婉言谢绝了。

 

这是个好消息,但赵震海对此没什么反应,他只是沉浸在这种浓郁的摄影氛围里,脸上写满了喜悦和兴奋,他招呼大家都坐下,但自己却不时激动地站起来,喃喃地自言自语,却又表达不清。了解他的姜健替他“翻译”: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摄影人聚在一起开会研讨的情景,特别高兴,只是觉得地方太小了。令人惊讶的是,突然,他朝向众人声音不算很大但清晰地喊了两声“德水”!于德水听到了,急忙到他身边,两个人的手紧紧相握,于德水激动地说:“他能记起并喊出我的名字,看来他今天是真的高兴了!”

于德水表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赵震海在人文、社会的纪实摄影方面十分活跃、卓有成就,为河南摄影在全国范围内赢得了声誉和地位。最近几年,他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日常生活都陷入窘境,作为同行我们义不容辞,一定要携起手来共同向前走。我们刚刚在网上发起这个活动,就得到了全国同行的积极响应,短短的时间内作品全部售出,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关爱,感受到一种信心和力量。感谢每一个伸出援手的人。

李素萍说:“作为家属,我除了感谢,还是感谢。老赵现在生活不能自理,他很贫穷,因为他享受不到大家习惯意义上的物质生活;他又很富有,因为有这么多同行、朋友和爱心人士始终关心着他、无私地帮助他。如果老赵能有一个正常人的认知,看到今天的一切,他的摄影梦已经圆了!”

 

寒冬里,筹集到的20万元善款为老摄影家“雪中送炭”

    寒冬里,筹集到的20万元善款为老摄影家“雪中送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