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舌尖上的中国》开拍第二季,不拍烩面真遗憾!
(2012-06-07 22:37:20)
标签:
新闻原创杂谈 |
分类: 新闻作品 |
火爆的央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7集中没有豫菜,也没有河南名吃
6月6日,市饮食公司合记烩面师评定决赛中
中国烹饪大师、中式烹调专业委员会成员马世伟说:
“烩面没有在全国叫响
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远远不够”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合记烩面的传承人虎小黑说:
“如果《舌尖上的中国》开拍第二季
不拍烩面真遗憾!”
记者
央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立即掀起收视热潮,风头盖过了热门电视剧,连多年不看电视的人,也开始在网上搜索它。其影响还从荧屏走向现实,片中提到的“云南火腿”、“毛豆腐”、“松茸”等美食,在淘宝网销量突然大增,甚至带动了相关烹饪器具的销售。
微博上,最令河南网友纷纷不平的是:在该片第一季的7集中,全国各地的美食都上了,就连粽子也给特写了,但居然没有提到豫菜。而其中一集说到面食,山西的、陕西的、兰州的牛肉拉面都说到了,但郑州的烩面却只字未提。
作为省会,郑州最具代表性的美食,首推烩面。在全省范围内,烩面也是最受欢迎的名吃之一。
网友五块说:以前听人说《留在河南的N个理由》,我当时就想,我啥理由呢?算了,我这样的吃货,就不要学别人咬文嚼字了,俩字:“烩面”。要是一个礼拜不吃那么一两碗,给俺吃龙肉都觉得不香。
郑州最具知名度和代表性的烩面,自然是老字号的合记烩面。
6月6日下午3时,在西站路合记烩面,郑州市饮食公司举办的“第五届合记烩面师评定比赛”的决赛,敲响战鼓,这是全市最高水平的烩面技术比武,选手们使出了浑身解数。
在比赛现场,记者见到了几位郑州烩面的代表性人物,我们的话题,除了比赛本身,自然离不开《舌尖上的中国》。
烩面经常吃,但你知道什么样的烩面,才是真正的好烩面?
市饮食公司的烩面师评定,从2007年开始,至今已是第五届。
今年的比赛规则是,公司下辖的9家合记烩面店,包括郑州烤鸭总店、分店共11家饭店,初选出30名烩面师进行比赛,筛选出20名进入决赛,经过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层层比拼,最后的10名胜出者,获得公司认定的烩面师资格。
连续3年获得烩面师资格者,评为烩面技师,相当于“金牌大厨”,可不再参加比赛,并可以带徒弟了。
为了比赛的公正性,除了选派资深的专业人士担任“专家评委”,5月中旬,合记各家门店内都贴出海报,聘请爱烩面、懂烩面的老顾客,担任“社会评委”,与专家共同磋商,一起评价。
6日下午的比赛进行的紧张激烈,20名参赛者分为两组,先进行烩面面片制作和配料的比赛,再现场下面、煮面,进行出锅后的较量。引人注目的是,在选手中,还有2为女选手:洛河路店的王二梅和西站路店的刘凤英。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面对都是行业翘楚的专业评委和“美食家”的社会评委,20名选手丝毫不敢怠慢,在规定时间内和面、拉面、切肉丁、配菜料、煮面出锅,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即使是资深的烩面吃货,恐怕也搞不懂,专业的好烩面的标准,是怎样衡量的。
在比赛现场,每一道工序,每一项工艺,都有着严格的标准:
一,制面剂片:每位选手现和干面2斤,制成面剂片10个,每个长22—23厘米,宽12—14厘米。每片正负误差1厘米,扣0.1分。
二,拉面:每位选手拉面剂片一个,成4批面条,平放赛台上。要求长5米,宽1.5—2.0厘米,面条长度每正负误差5厘米,扣0.1分;宽窄不匀者,扣0.5分;有断头者,扣2分;留面头者,扣1分。
四,切肉丁:每位选手切熟羊肉1块,要求呈1.4—1.6厘米正方形方丁,不均匀者,扣0.5分。
七,出锅:每位选手现场拉两条面做成两碗面,白、光、筋达不到要求者,各扣0.5分,有夹生者扣2分,调味差者扣1分。
……
连续5年担任“社会评委”的铁路职工、今年60岁的刘普醒说:“打有合记烩面之日起,我就是烩面爱好者,隔个两三天不吃一碗,就觉得好像少点啥,就是天天吃,我也吃不烦。有时候去外地出差,回到郑州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去合记吃烩面。”
他说,老百姓吃烩面肯定不会像今天比赛一样,拿着尺子量,用称称,但吃烩面真的是有学问。一般来说,要了一碗烩面,要先尝汤,品品汤味鲜不鲜,包括甜咸浓淡。然后,再挑起面,看面形,看面条的厚薄宽窄。真正的“吃家”,面不用入口,就能瞧出来面是不是筋道,是不是“得劲”。
“如果《舌尖上的中国》开拍第二季,不拍烩面真遗憾!”
比赛告一段路,评委、观众以及烩面爱好者们聚集一堂,话题也很快扯到了《舌尖上的中国》。
卢先生说:“这部片子里没有拍咱河南,说咱郑州,一开始也挺不服。但后来想想,放眼郑州的大街小巷,基本上都被川菜、湘菜、粤菜占据,豫菜都哪儿去了?我个人看法是:豫菜最大的问题是特点不明显,不像川菜就是麻辣,粤菜就是清淡,豫菜兼容并包反而失去竞争力。烩面也是一样,虽然好吃,但好像杂烩面,在全国的面食当中,没有特色,容易被淹没。”
他的话立刻遭到了众人的反驳。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合记烩面的传承人、目前也担任着合记烩面技术总监的虎小黑说:“怎么能说烩面没有特点呢?首先,它营养丰富,用的是骨头汤熬制,配料合理,健脾开胃;其次,它荤素搭配,汤鲜味美,面筋肉烂;最后,也是烩面最大的特点,它老少皆宜,食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我调配。喜欢酸,加醋;喜欢辣,放辣椒,而一些地域特色太明显的面食,一出锅就定了型。哪有烩面能调众口?”
他说:“如果《舌尖上的中国》开拍第二季,不拍烩面真遗憾!”
但为什么这么好的烩面,却总是在省内受欢迎,无法成为全国叫得响的名吃呢?
中国烹饪大师、中式烹调专业委员会成员、国家级餐饮评委马世伟说:
“豫菜是百菜之母,目前流行的各大菜系,追根溯源,都能从豫菜身上找到起源。但不能不承认,我们自己太过于保守,不懂得包装和宣传,也不善于推广和营销。当然,相比目前红火的其他菜系,我们的服务水平和饭菜品质有待提高,各豫菜经营者的合作抱团意识也有待增强。
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地方政府和媒体的支持推介力度,也远远不够。要想让别人重视,自己首先要重视。现在很多人都说烩面好吃,但吃完了就忘,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长期的、与时俱进地来向外面的世界说烩面,如果我们的领导都能像卢展工书记力推‘信阳红’那样的魄力去推介郑州的烩面,烩面也一定会成为最具河南代表性的、可以流行全国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