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水,不是廉价的
——我看《唐山大地震》
一些影院的广告语中,《唐山大地震》被称为“催泪大片”。
确实,看电影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哭了。
我也哭了,要一次次地摘下眼镜,抹去泪水。
但如果仅仅想催人泪下,恐怕不是冯小刚的本意。
如今很多观众,他们的心很坚硬,很冷漠,但泪腺却足够发达。
要从他们身上赚取泪水,并不难。
当年一部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让多少人哭得稀里哗啦。
我看了却没哭。
为此我妈骂我冷心肠。
我却觉得,为那样一部完全靠主演那个小男孩的声嘶力竭地煽情来勾引泪水的影片,完全不值得哭。
和你听相声不笑,相声演员恨不得下来胳肢你一样,那样营造悲情的手段,同样拙劣。
《唐山大地震》不一样。
虽然我也对一再出现的“剑南春”等商标颇有微词,但我还是被人性化的剧情深深打动。
我已经很少哭了,生活的压力、世态的炎凉,好像已经在心灵上蒙了一层厚厚的甲胄,很难为什么所感动。
而这部电影,用一句很俗的话来说:它触动了我们身上最柔软的那个部分。
我的每一次落泪都是发自内心。那些人物的命运,那些真实的话语,那些唤起共鸣的生命体验,都让泪水夺眶而出。
都是哪些地方让人潸然泪下?
太多了,而且每个人的社会阅历和生命体验不一样,无法一一列举。
如果有时间还是自己去看吧,确实是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这是情感片,不是灾难片。
当32年后,心怀怨恨的女儿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中,见到形容憔悴的母亲,没有什么表情。甚至当母亲给她下跪时,她还是那么冷冷的。
可是,当诉说了自己的未婚先孕遭人抛弃的经历时,妈妈一句“你坐月子的时候谁伺候你啊”令她与妈妈解除隔膜,开始交心。
为了这句很家常的话,我又一次涌出泪水。
只有最疼女儿的母亲,才能问出这样知冷知热的话。
就凭这一句,能说妈妈不爱你?
编剧真好,发掘出了中国人情感深处最平常也最真挚的东西。
我觉得,让观众经历一次情感的洗礼,激发内心深处的爱,知道珍惜眼前人,这才是冯小刚想要的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