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什么可以永远拥有

(2010-04-21 17:09:08)
标签:

杂谈

分类: 真情实感

 

                                没有什么可以永远拥有

 

    日久生情,这种时间累积的情感不仅存在于人和人之间,用过的东西也会难以割舍。前几天的一个早晨,开车出采访的路上,在嵩山路与棉纺路的丹尼斯商场附近遭遇堵车,正堵心的时候,一辆速腾为了和别的车争道,把我的左车门生生给挤了个坑。撞我车的这哥们儿是个修车的,在郑花路贰仟家专修本田的,所以丝毫也不慌乱,我随他到他4S附近做了快速理赔,然后就是等他修车。在处理的过程中,我接到一个兄弟的电话,他告诉我,他正式离开晚报了。本就郁闷的心情,一下子更沉重了。
    这个兄弟是我们摄影部最小的,他家庭条件不错,本来应该有更好的职业选择,但就是喜欢摄影,同时也真正有新闻理想,坚持来到晚报。当时晚报没有相机了,之前走的兄弟交的机器或者不能用,或者被其他兄弟拼凑着用了。他二话没说,自己买了佳能。他的照片视角很新锐,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不过,说实话,他是不够勤快,不像我们每天积极地联系活儿,没事找事。但关键时刻,他冲得上去。汶川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他就主动请缨要去地震现场。报社领导同意了。可是他都到了新郑机场了,省里面有指示,情况不明不许外派记者。当时我正值班做图编,是我打电话把他叫回来的。他很不想回来,甚至愿意自费去,我劝他,自己去倒是可以,但是万一有什么意外,谁来给你承担呢?他最终妥协了,声音里充满了遗憾。
    可是,当允许记者去四川以报道河南救援队为主的政策出台后,他又坚决地去了,自己驾车去的。他发回来很多精彩的照片,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当时,余震不断,危机四伏,他因为去得早,许多时候是孤军奋战。要知道,他是家中的独子,他妈妈几次打电话泣不成声,让他早点回来,他虽然难过,依然咬着牙坚持到了最后。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的。如果换了我,如果当时不是在做图片编辑,我能横下心来,到肯定能拍到百年不遇的好照片但随时可能遭遇不测的汶川、北川、映秀等地方去吗?起码我会犹豫的。而他看到大事件,为了好照片,可以义无反顾。
    之后是他拍的另一组很震撼的照片,一个河南版的“谷子地”信守诺言,千里迢迢、长途跋涉,到中越边境寻找战友遗骨的故事。故事梗概是“30年前,在边境自卫反击战中,郭益民与战友李保良定下一个生死约定:“不管谁在战争中牺牲,另一个人只要活着,一定要将对方的遗骨带回祖国。”在一次阵地战中,李保良牺牲了,撤退回来后,郭益明才发现李保良的遗体没带回,想返回去已经不可能了,这个承诺成了郭益民的心病。”这组《兄弟,我带你回家!》的照片从影调到构图,从表象到内容都堪称经典。《中国青年报》发了整版。可惜,这竟是他在晚报的最后一组杰作。
    走了一个兄弟,生出许多感慨,在过去的共处的时光中,他长期工作在东区记者站,交流比较少,以前对他的个性也有看不惯之处。但突然他离开了,就想起很多对不住他的地方,他来时那么年轻,不应该有个性吗,而我作为老大哥,何曾对他有过什么值得称道的帮助和指导呢?我觉得惭愧,在失去了他的时候才感到惭愧,晚报摄影从此少了一抹亮色。
    在车门被撞和兄弟离开之后,在庚寅年新郑故里拜祖大典的采访现场,在中国新闻社直播点,在坐着轮椅的曾宪梓突然出现的时候,我发现没有晚报的人在,冲进挤成一团的记者中间抢拍,由于精神高度集中,没注意那只跟随了我近8年之久的尼康80—200长焦镜头被人从摄影包中摸走了。虽然履行了报案、寻找的一系列程序,但基本上如大海捞针,希望渺茫了。接下来,不仅要因丢失公物接受报社的处理,还有想办法再买一只镜头保证工作需要。我本来以为,这只我用的最多、最擅长、帮助我拍过很多好照片的镜头,几乎已经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可以用到报废但不会丢失。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离我而去。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中也没有什么是不能失去的。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珍惜现在的时光,珍惜目前还拥有的一切,同时,把回忆中美好的部分永远保留。对于失去的,无论是愿意的还是不愿意的,都坦然接受,没有什么是你可以永远拥有的,就像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和来的时候一样,都是两手空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